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珍貴的稅收文物遺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深圳市部分中小學生在展館參觀

 在悠悠歷史發展長河中,稅收和稅收文化從無到有,逐步發展,歷經了無數次歷史變革,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留下了深刻的歷史烙印。在這些歷史烙印中,大量珍貴的稅收文物遺存便是最好的佐證。

 在深圳稅收歷史文化展館展出的四百餘件歷史文物中,有中國最早的古錢幣:夏商周時期的貝幣、陶骨幣和戰國時期的青銅刀幣;也有中國最早的權,俗稱秤砣、秤錘、秤權,有銅質、鐵質、石質、陶瓷質等多種質地,包括戰國環型權、秦權、漢權、晉權、遼權、宋權、元權等各朝代典型特色權,跨度從戰國時期到解放初期,均有收藏。這些對於研究中國早期錢幣形成以及了解各時期秤作為實物徵稅衡器的發展,具有珍貴的實物參考價值。如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統一度量衡器,就是其中之一。

 但在深圳稅收歷史文化展館陳列的珍貴稅收歷史文物中,主要還是集中在明清時期。

 在明朝稅收文物展櫃中,主要展出的是明朝萬曆年間到崇禎年間的農業稅票、契稅憑證和徵稅派役的依據,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其中以明萬曆九年安徽休寧縣的一本「魚鱗圖冊」最為珍貴,距今已有428年,可稱為展館鎮館之寶。另外一本明朝萬曆年間的「黃冊」也十分珍貴,距今也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魚鱗圖冊和黃冊,是明洪武十四年詔令全國編制徵稅派役的基本依據。黃冊因為用黃色紙做封面而得名,主要以戶為主,是記錄人口變動情況的戶籍資料;魚鱗冊則是以田地為主,是記錄丈量田地情況的地籍資料,因繪田地形狀似魚鱗而得名。

 在清朝稅收文物展櫃中,主要陳列的是從順治到道光年間清朝較為完整的稅收票據和一些實物,距今也有二百年以上的歷史。在這些展櫃裡,除有清朝的魚鱗冊外,還有清朝順治年間的「便民易知單」,就是賦稅通知單;「賣地赤契」,就是加蓋官印的契稅票;「清丈歸戶票」,就是與魚鱗冊一樣,作為納稅依據。乾隆年間的 「業戶契尾」,就是政府徵稅後的收稅憑證;「信牌」,就是官府執行徵稅任務的憑證。道光年間的「歸戶清冊」,就是將一戶所有的土地編制成冊,按冊納稅。其中展出最為珍貴的是順治六年安徽歙縣的一張「收稅票」,距今已有360年的歷史。

 在實物展櫃中,還陳列著清代測量實物稅的桿稱、象牙銅盤秤和紅木尺子;清光緒年間用於徵納糧食的官斗和清代官府的房斗;還有清朝的私鈔、銀莊票和清朝末年的馬鞍庫銀。其中以清末雲南地方官鑄造的一錠馬鞍庫銀最為珍貴,可以說是展館的另一件鎮館之寶。

 另外在深圳稅收歷史文化展館還陳列的一份「申文」原件,也十分珍貴。它反映的歷史背景是:清末,江南地區茶葉稅收除了正稅之外,還攤派了各種名目的苛捐雜稅,當地茶商苦不堪言。安徽祁門縣一帶的茶商不堪重負,對附徵的「路股」聚眾抗繳。為平息事態,皖南茶稅總局祁門分局委員給皖南茶稅總局江蘇即補道那氏督辦申文(請示),請求暫時停收「宣屯路股」。這份申文是當時二品官員簽的字,可以說是稅收歷史文物的一件無價之寶。

相關新聞
G20前不與美同步 英相高調訪華 冀政經關係皆升 (圖)
專家解讀:美國恐淪 「1對19」
王岐山:中英決聯手反貿易保護 (圖)
外媒:龍的咆哮無法忽視
今年前9月英德法美對華貿易(單位:百萬美元) (圖)
內地通脹超警戒 央行:不會放任 (圖)
收緊資金流動 有利抑通脹
滬民徹夜排隊 搶購「一元菜」 (圖)
社科院:CPI被低估7%
隨油價起舞 內地快遞掀漲價潮
金價升破1400美元民眾搶購頻現大單 (圖)
日擬增兵西南 監視中國 (圖)
與那國島位置圖 (圖)
美欲借釣島控日制華
日韓欲共享中朝軍事情報
中國駐日本大使:兩國應會談「破冰」 (圖)
撞船片段外洩事件 內部作案可能性大 (圖)
中國續拋售日圓資產
日古董商:康熙畫像贈還中國 (圖)
通用電氣投150億 在華建合資企業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