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穩定物價的組合拳頻頻出擊,中央地方聯手,一方面通過保障供應來抑制食品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同時發放津貼幫助低收入群體更好的應對物價上漲。短期內,政府強力的行政手段相信將對消費流通環節的游資炒作、哄抬物價等非市場規範性行為,給予最為立竿見影的打擊。但是,如果不從源頭上解決本輪物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未來物價上漲的壓力恐仍會以另一種形勢爆發出來。
本輪價格上漲的基本動力是成本上升,源頭則是寬鬆貨幣政策造成的流動性過剩。過去多年累積的貨幣超發,首先導致土地、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上漲,令整個城市的經營成本和生活成本大幅提高,為了生存,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們也就被動的有了提高工資等要求,進而將物價上漲傳遞到日用消費品領域。由於資產價格泡沫可能將長期存在,這也就意味著通脹壓力很難輕易揮之而去。
因此,漸進性的解決貨幣超發應受到高度重視。而在貨幣政策方面,中國應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在堅持可控、自主、漸進的基礎上,適當放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區間。這不僅有助於解決貨幣超發問題,也滿足了中國經濟調整的客觀需要,有利於化解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的生產成本壓力。 ■海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