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石化收購了巴西石油公司的股權。圖為巴西石油公司的海上平台。
儘管面臨多重風險,中國海外併購仍在大踏步前行。觀察家發現,今年以來,中國企業的收購行動產生了諸多良性變化﹕風捲殘雲的掃貨式投資減少了,明確的戰略意圖逐漸顯現﹔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接受彈性靈巧的收購理念,它們併購的方式亦由過去一味追求控股權到現在更多是透過建立聯盟來完成交易。這些進步與政府的重視及企業自覺有關,亦與國際經濟大環境密切相連。在擴展全球經濟版圖的終極目標下,2010年的海外併購很可能創造又一個峰值紀錄,2011年的併購大潮更已然滾滾而來。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逸
2010年,中國仍有半數以上的海外併購交易宣告失敗,但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卻在總結報告的開篇寫道: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取得了驕人成績。德勤的理由是,中國企業越來越具有創新精神、投資範圍擴大、收購思路也靈巧了許多。基於以上理由,這份報告被定名為《崛起的曙光:中國海外併購新篇章》。
國際大行讚中國併購成效
金融數據提供商Dealogic的調查表明,前11個月,中國企業以近500億美元收購了280家外國企業。按照這一速度,2010年的收購無論從總量及宗數上都將創造新的歷史紀錄。從收購領域來看,能源、礦業與公用事業仍是中國企業關注的重點,其次為工業與化工產業,電信、傳媒與科技產業為第三梯隊,消費品與金融服務業緊隨其後。但細看各領域收購金額的配比則可發現,中國在能源、礦業等戰略性資源上的投入又有增加,而金融服務業的比重則銳減至7%。此外,消費品企業收購成為2010年新亮點。
觀察家還指出,中國今年的收購戰略重心由傳統的歐美地區分流,向巴西、印度、俄羅斯等「金磚國家」回歸。這一方面是出於防範國際貿易保護風險的考量,另一方面,周邊諸國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及適應性較歐美國家都要高,提前完成佈局,不僅將產生區域化的聯動效應,更能夠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地區經濟中的強大影響力,亦可稱得上是成功的戰略轉型。
能源投資激增 消費品成亮點
據英國能源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 11月30日公佈的調查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投資高達246億美元,在全球此類交易中所佔的比例高達到20%,與兩年前相比激增近5倍。調查指出,中國企業在收購過程中越來越注重油氣提煉技術的價值,對那些代表未來的利用能源方式的項目更感興趣。
中國對海外核心戰略能源的收購,仍主要由央企推動。中石化於今年三月完成首筆外海油氣資源注資之後,又斥資約131億美元先後收購了加拿大油砂項目和巴西石油公司的股權。中海油則投資約58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得克薩斯州的頁岩油氣項目權益等。此外,中國企業還在非洲和南亞等地區完成了幾筆規模可觀的收購。
另一個新趨勢是,關乎民生的消費類資產投資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視。在這一領域,中投公司於今年4月以5,000萬美元收購法國皮膚護理企業歐舒丹的股權,成為其基礎投資者。歐舒丹隨後表示,將在未來五年將中國的門店數量增加一倍。7月,山東如意集團完成對日本著名紡織品企業RENOWN的控股性收購,從而令中國企業對日本出資或收購的件數增加至611家。據日本帝國數據銀行的統計顯示,其中超過一半以上(323家)為零售企業,尤以電器、食品和紡織貿易公司為多;居第二位的是服務性行業,達136家,以IT服務企業居多。
今年中國企業在汽車產業上的收購戰略亦值得載入史冊,繼3月吉利以18億美元收購瑞典沃爾沃(港稱「富豪」)100%股權後,北京太平洋世紀汽車有限公司(簡稱「PCM」)又於12月出資4.2億美元,正式完成美國通用汽車旗下轉向業務部門Nexteer100%的股份交割,造出中國汽車零部件領域最大金額的海外併購案。分析指出,汽車企業以核心技術及全產業鏈為目標的收購方針日益清晰,收購技巧亦日趨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