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沛金融分析員郭子聰
在市場多方揣測下內地提早公布的11月經濟數據,當中最受關注的11月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按年上升5.1%,與上月比較則升逾1%,是過去5個月以來最大的升幅。儘管現時通脹水平仍低於2008年高峰期的8.7%,卻遠高於過去10年只有約2%的平均水平。然而,人民銀行最後只調升存款準備金而沒有加息,卻令市場感到意外。
人行應對通脹容忍度升
在央行未有加息之後,市場出現了不少討論。今次的做法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還是猶豫不決,以至中國沒有加息的種種原因,都有不同版本的眾多解說。其中一個論點,是中國政府對通脹的容忍度有所提升。事實上,以中國經濟增長達8%以上而言,通脹是合理的現象,相比印度或是俄羅斯通脹可高至逾10%,中國現時4-5%的通脹水平並不算高。而且一定程度的通脹可以有助於價格市場化,並對於調整經濟結構以至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一定作用。
另外,今次通脹急升被認為並非由經濟過熱所致。一方面,今次的通脹壓力最初是由食品價格所主導,而加息一般只會對企業投資有較大影響。根據11月公布數據,與去年同期比較,食品價格上升11.7%,而非食品價格上升1.9%。與上月比較,則食品價格上升2.0%,而非食品價格上升0.6%。無論是按年還是按月比較,都明顯見到現時食品價格仍然是帶動通脹的主因。此外,11月鮮菜價格與上月比較下降1.9%,顯示部分食品價格已開始受控,亦因此減退加息的必要性。
不過,從最新公布的數據可見,衣著類價格與上月比較上升1.6%,而居住價格升幅更達1.8%,顯示除食品以外,其他類別構成的通脹壓力似有增加跡象。其中,內地的工資水平上升成為另一個帶動通脹的關鍵,因為物價提升某程度上是反映了市場購買力和消費市道。
工資上升令購買力增
內地工資上升令購買力增加,而當消費需求上升而供應未能追上,短期內自然會令價格向上。試想像在經濟衰退期間,當預期物價只會一直下跌的時候,又會有誰願意消費?因此,今次的通脹某程度上亦可以說是市場購買力提高和促進消費的結果。當然,政府亦會從民生角度出發,避免物價飆升構成社會動盪,而一些基本消費品的價格升幅或會受到限制。然而,只要生活必需品的價格能受控,相信政府對其他消費品的價格上升會有較大容忍度。
此外,工資上升亦會從供應方面影響生產成本,因為工資同樣是成本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的購進價格已連升4個月,而工業品出廠價格按年上升6.1%,按月則升1.4%。由此可見,生產成本和工業品出廠價格的上升趨勢已逐漸形成。其實,當工資上升,企業會對應將產品加價,這就是經濟學上的「工資物價螺旋」現象(wage/price spiral)。因此,工資上升不但影響需求方面的增加,亦是帶動成本上升的因素。
總括而言,由於工資上升以及消費增長是內地經濟轉型的目標,通脹或許是過程中的必然存在,因此內地對由消費穩健增長帶來的通脹相對容忍。事實上,參考內地公布的價格調控政策,不少都是針對市場炒賣為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相對較少。當然,若然價格調控未能奏效,則加息的機會仍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