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周日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小三通」率先搭建兩岸「生命通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79歲高齡的台北患者饒永江成為第一例經廈金航線回台治療的患者。 香港文匯報特約通訊員黃少毅 攝

就在當年「小三通」開航後不久,2001年1月28日「兩馬協議」簽署。當日下午台灣立委曹爾忠回馬祖召開新聞發佈會,將協議內容公之於眾,次日《聯合報》全文刊登了兩馬協議內容。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勃然大怒,親臨馬祖欲懲治曹爾忠,但未果。同年3月2日「兩門協議」也順利簽署,儘管金馬地區兩岸交流協會會長曹原彰由於私簽「兩門」協議,回台後被「陸委會」傳喚了兩次,但當局最後考慮到輿論壓力,也就默許了。

此後,「小三通」不斷發揮兩岸間重要管道的作用。據統計,這條航路10年累計運輸旅客超過580萬人次,每天有46個航班往返於廈門與金門、馬尾與馬祖、泉州與金門之間。

不但運送普通的往返兩岸民眾,在兩岸隔絕的背景下,「小三通」還率先搭建起台海「生命接力通道」。2002年6月,台胞饒永江來大陸探親期間腦膜癌發作,病情危重。遠在台灣的兒子希望其父能通過廈金航線回台治療。得知此消息後,廈門紅十字會和金門紅十字組織聯手為台胞奔波。當饒永江登上「太武號」客輪返台的那一刻,「兩岸生命救助綠色通道」也拉開了序幕。

當年最小患者 獻花謝陳雲林

據廈門紅十字會統計,廈金航線開通至今,180名台胞得到人道援助。其中醫療護送171人,處理善後3人,幫助遇險船民6人。廈門紅十字會台務專幹賴其水表示,一個患者經過「生命救助綠色通道」,需要多個部門的配合,這套應急機制可保證病患在最短時間通關,獲得更多救命時間。

2008年11月,海協會主任陳雲林訪台。歡迎宴上,一個身著白色公主裙的小女孩向陳雲林獻花。這個名叫陳喻安的孩子,正是六年前經廈金航線返台救治的最小患者,當時的她僅有7個月大。

相關新聞
小三通10周年 通航秘辛首披露 (2011-01-09) (圖)
台商會長「硬闖直航」國台辦極速特批 (2011-01-09) (圖)
難題逐個擊破 「船旗」成焦點 (2011-01-09) (圖)
「小三通」率先搭建兩岸「生命通道」 (2011-01-09) (圖)
「小三通」大事記 (2011-01-09)
多位領導人家書曝光 (2011-01-02) (圖)
年底反腐 重擊特權現象 (2011-01-02) (圖)
毛澤東:堅拒親友進京謀職 (2011-01-02) (圖)
胡耀邦:家族從不搞特殊 (2011-01-02) (圖)
萬里:嚴禁打自己「旗號」辦私事 (2011-01-02) (圖)
吳官正:絕不容親屬違法亂紀 (2011-01-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周日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