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出氏後人出其英展示《燕山出氏族譜》。
他們隱居泉州深山500多年,現有1,973人,他們姓「出」,卻500多年沒出過深山,他們是一群蒙古族後裔,卻不懂得怎麼將蒙古包撐起,他們的風俗與漢族無異,卻不過元宵節。他們是福建最大的蒙古族聚居地小壩村村民。
這次要拜訪的老人叫出其英,今年68歲,居住在小壩村甘蔗林自然村。這個寧靜的村子坐落在半山腰上,屋舍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在綠樹的環抱下,生機盎然。「這裡是省最大的蒙古族聚居村。」出其英說,小壩村的蒙古族村民佔福建省蒙古族總人口數的90%以上。
元朝木華黎 後代隱深山
「我們的祖先是元朝的名將木華黎。」出其英老人說道。
據了解,木華黎是輔佐成吉思汗征服蒙古各部,因屢建戰功被封為征金大元帥、太師國王。
根據出其英所藏的《燕山出氏族譜》記載,出氏一族的始祖是元朝太尉納哈出。納哈出在歸降明朝後死在征戰雲南的途中。納哈出的二兒子單取「出」字為姓氏,棄官隱居泉州,其後代一直隱姓埋名,低調行事。
文革破族譜 偷藏十餘年
《燕山出氏族譜》具體是在什麼年代寫的,出其英老人也不知道。他說,他家曾保存有一本原件和一本手抄副本。「文革」時期,族譜成為除「四舊」活動的對象。當搜查族譜的人到來時,出其英將手抄的副本交出,並偷偷將原件保留了下來。直到1982年前後,經同族長輩勸說,出其英才將珍藏已久的族譜原件拿出。
1985年,惠安縣政府經過調查後決定,隱居山林500多年的出姓群眾恢復為本來民族。
蒙漢通婚久 不過元宵節
小壩村的洪厝坑是當地一個最大的有蒙古族人居住的自然村,由於經濟來源單一,主要靠種地,且村子藏在深山裡,不少不滿現狀的村民紛紛到外地打工、定居。
80歲的村民出聰木介紹,出氏族人雖然是蒙古族,但居住在深山裡已有五百多年,與漢族人通婚,一起生活,生活習慣早已經漢化。他說,目前出氏族人的民俗與當地漢族的各種習俗大同小異。不過,出氏族人不過元宵節。有人猜測,這或許是因為元宵與「元消」諧音,出氏祖上作為元朝功臣,對此有所避諱。 ■新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