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記者弗里德曼於2005年出版《世界是平的》一書,書中描述全球化正把世界「抹平」,出現日漸平等的競爭環境。然而,自08年金融海嘯後,另一種全球差異的格局愈趨明顯︰新興市場經濟增長遠超發達市場、各國經常帳收支差距增加、各地市場需求顯著不同。這兩種力量的抗衡,將為各國企業帶來新挑戰。
近數十年來,跨境貿易、投資和勞動力等交流和整合愈來愈緊密。《2010年安永全球化指數》預計,全球60個最大經濟體的平均全球化指數,在2009年短暫停頓後,從去年至2014年間將穩步上升。
然而在金融危機後,全球發展出現幾種主要差異。
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速差距擴大,中國和印度增長率接近雙位數,美國增長僅屬短期性,歐洲國還維持復甦勢頭,因此不同國家和經濟體實施不同經濟政策。
差距收窄 恐掀政治緊張
目前各國經常帳收支狀況不一,新興經濟體累積大量盈餘,發達經濟體的赤字則持續加劇。兩者經濟實力此消彼長,可能加劇地緣政治緊張。
各市場營商環境和消費者需求也迥異,全球最大經濟體的人均收入,從中國約3,700美元(約2.9萬港元)至美國的4.6萬美元(約36萬港元)不等,意味為一個市場設計的產品和服務,難以完全適用於另一市場。
因此,當今企業營商環境正處於兩種對抗的力量之間,全球扁平化鼓勵企業在全球各地擴張業務,但企業也要考慮各市場差異,採取本地化策略。 ■《2010年安永全球化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