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一份工做足35年 港大技工獲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陳永強表示,面對技術變革的挑戰,堅信凡事總能解決。香港文匯報記者馮淑環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淑環)不少青少年轉工頻繁,被評為怕辛苦,經不起挫折和考驗。但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技術人員陳永強卻對自己的職業從一而終。他中五畢業至今35年,一直於港大機械工程系服務,由一名學徒晉升至高級技術員。80年代初,地鐵通車不久,他便曾協助教授找出鐵軌出現裂縫的原因,對機械工程的熱情從未減退。他經歷時代變遷,從機械工程的「手作」年代,至現今的高科技電腦及環保技術。當面對技術變革的挑戰,他堅信「凡事總能解決」。昨日,他獲港大頒發35年長期服務獎。

 陳永強56歲,於九龍工業學校畢業。於中學的工科實驗時,他已對機械工程產生興趣。畢業後,他更透過勞工處,入職港大提供的機械工程工作坊,展開4年學徒生涯。他說:「滿師後,即有機會成為見習生。當時,起薪點約500元。雖然(薪金)較一般文員少一半,但能夠在大學工作,有一份優越感,機會也較多。」

入職數年即助查軌裂原因

 80年代初,陳永強雖然只入職數年,但已有機會參與大型鐵路維修的技術支援。他說:「當時地鐵通車不久,學系曾協助研究路軌出現裂縫的原因。由我在路軌安裝感應片,測試可承受壓力,過程非常難忘,也有助開拓視野。」他坦言,自此更確立日後的發展方向。即使當時香港工業起飛,也沒有想過離開大學,希望可學習更多新事物。

 30多年間,陳永強親身見證機械工程發展的大變遷,由過往著重人手製作,轉為現今的電腦化。他笑言:「儀器日新月異,即使是技術人員,也要不斷增值。如多年前,大學曾安排我到日本學習使用最新機器,雖然有挑戰,但總有方法解決。」

相關新聞
教資會年增撥1.5億 助年輕學者教研 (圖)
「傑出青年學者計劃」細節
涉違規德望補鑊 拆公帑地私建狗屋 (圖)
嶺大「精細」迎雙學制 僅增聘12教員 (圖)
一份工做足35年 港大技工獲獎 (圖)
廉儉反貪:倡「不消費」做「丐幫」有助打擊貪腐? (圖)
有正職零購物 執垃圾搵「衣食」 (圖)
本性不改難打貪污 (圖)
減物慾助反貪 (圖)
節儉增競爭力 (圖)
內外下藥杜絕腐敗 (圖)
想一想:
延伸閱讀:
What's Up?:Many Valentine's, Many Loves (圖)
西點•點心:《中國日報》(香港版)是「滄海遺珠」
計數話咁易:時間
英語世界:Suggest 建議
海外升學秘笈:英國語言課程簡介
羅浮宮雕塑全接觸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