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委會為履行3年「上樓」承諾,將於未來5年,平均每年興建約1.5萬個公屋單位;一般家庭目前平均輪候兩年,長者單身人士個案則輪候 1.1年。隨著港府建議放寬申請公屋入息限額,令更多低收入家庭合資格「上樓」,輪候冊人數勢必增加,當局必須有效增加建屋量。惟香港人多地少,土地資源作私樓發展抑或公屋發展,往往陷於對立狀態,部分地區人士更抗拒建公屋,亦令房屋署覓地建公屋更添阻力,需要社會各界努力消除。
黃國健促加快建屋步伐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王國興及房委會委員黃國健均認同,當局放寬申請資格的建議。黃國健表示,現時通脹加劇,當局更應縮短檢討入息限額的時間,但放寬申請資格勢必令輪候時間增長,當局必須加快建屋步伐,但他指出,政府尋找土地興建公屋確有難度,需要各方努力協調。王國興表示,以往很多家庭都處於「邊緣」位置,只稍稍超乎資格限制,放寬申請資格是合情合理做法。
不增供應勢「爭崩頭」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表示,歡迎政府的建議,但擔心申請人數增加,會令輪候時間增長。他認為,當局必須同時增加公屋供應量,以配合新增需求,「如果只是放寬入息限額,不增加供應量,最終只是杯水車薪,大家『爭崩頭』。」他認為,房委會應該將每年建屋量增至2.5萬單位。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擔心,調高入息上限後,輪候時間更長,希望政府調高入息上限之餘,同時要大幅增加公屋單位供應至每年3.5萬個。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佩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