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從曾經住的人到曾經發生的事 ,吳永奇關注鼓浪嶼每一棟房子裡的點滴故事。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秀月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秀月 廈門報道)八年前,吳永奇從北京調往廈門鼓浪嶼任錢幣博物館館長。吳永奇回憶當年南下實屬不情願,不過令他想不到的是,自己竟因島上的老房子留了下來。從林爾嘉別墅裡的古董暖爐到萬國俱樂部裡的保齡球,吳永奇一邊收集昔日居民生活用品,一邊尋找老房子的故事,重構當年鼓浪嶼生活狀態。
尋老人述老房子故事
「這房子裡之前住著什麼人,發生了哪些事?」剛到鼓浪嶼,吳永奇住在原英國駐廈門領事館官邸中,建於1870年前後的古舊宅院讓從事考古和歷史研究的他浮想聯翩。此後,吳永奇走街竄巷,與當地老人攀談,了解鼓浪嶼上曾經來過的人和曾經發生的事。聽著老人的講述,透過屋內的格局和裝飾,吳永奇已重新記錄200個老房子的故事。
島上的老人對吳永奇來說是一本本活著的歷史書。因此,每一個老人的逝去,他總會心生歷史被吞噬的痛感。幾年前,吳永奇在尋找漢語拼音創始人盧戇章的島上住所。好不容易將範圍縮小到一條十戶多的小巷中,且也托人找到盧戇章當年的鄰居葉永年。但因為繁忙,吳永奇拖了兩年才去找葉永年,沒想到他已經記不住東西了。吳永奇感慨道,老人們要麼老去,要麼搬走,不知道還能不能再找出200個鼓浪嶼的故事?
撿舊物搶救祖輩歷史
與此同時,吳永奇還在極力搶救鼓浪嶼上的「文物」。和一般的古董不同,這些「文物」均為早期鼓浪嶼人的生活用品。如今,在島上的海天堂陳列著200件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鼓浪嶼「文物」,皆由吳永奇收藏。
如果島上哪座房子要拆了或倒了,吳永奇都會趕去現場搶拍最後一刻的照片,同時留意那些被當做垃圾丟掉的舊物。早期的帶鏡體重計、手動滅火器、木質保齡球、銅質暖爐、鴉片煙槍、陶瓷熱水袋、陶瓷淨水機、冰激凌製造機、陶瓷汽水瓶、麵包機、握力器、餐盤、收音機、便攜式火爐等等,這些過時的生活用品,在他眼裡都是一部部活生生的鼓浪嶼生活史。
吳永奇說,鼓浪嶼的生活狀態,在當時國內領先的,特別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出於對房子和其主人的了解,吳永奇甚至能說出每個物品背後的故事。他認為,這些故事穿插起來,就可以很清楚鼓浪嶼當時的歷史以及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