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救援隊員早前在日本大船渡市災區找尋失蹤者。美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凡 北京報道)中國資深日本問題專家表示,面對地震災害,日本在「賑災外交」表現出的捨近求遠,在一定程度上拒絕中方援助建議,折射出其對華安全戰略的防範態勢。
拒華百人救援隊馳援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李薇透露,中國是盡最大努力去援助日本,做好了派遣100人規模救援隊趕赴日本的準備,日方卻僅准許派遣15人。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曾表態若日方有需要,中方願調派直升機支援救援工作,但日方未提出要求。
李薇指出,日本在選擇接受援助時有自身的戰略思考,在排序上仍以信任美國為最優先。中日之間日益緊密的經濟聯繫並未帶動戰略互信的加深,這既是近年雙邊關係的新特點,也是新問題。中國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楊伯江透露,中方提供先進醫療船的建議,也被日方拒絕。日方態度反映出其在戰略棋盤上的親疏遠近、中日戰略互信的不足及日本國內氛圍的現實狀況。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指出,中方遣救援隊一事,被日本個別媒體及人士以「泱泱13億人大國派15人救援、台灣有30人救援」惡意歪曲,在日本國內持續發酵。「自去年開始,日本政治右傾化思潮一直持續發展,亟需特別關注。」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高洪亦表示,須注意日本國家戰略目標定位可能出現的變化。他說,地震之後,幾乎所有日本重要周刊的領銜文章,均顯示出極端民族主義色彩,並鼓吹「日本震後的要務不是復興、而是把握機會推向強國」。
料日將重視非傳統安全威脅
楊伯江表示,面對此次複合型災難,日本民主黨的安全觀念可能有所變化。對於日本這樣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宜增加對非傳統安全因素的重視。全方位保證本土安全的要求,應促進日本安全觀念的淨化,充分挖掘中日安全合作的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