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瀋陽軍區邊防某部戰士警惕地守衛在界碑前。
第一次大掃雷的時候,傅秀堂還是班長,現在他已經是雲南省軍區邊防某團的中校副團長。
傅秀堂和他帶領的勘界掃雷保障隊,是第三次為中越邊境勘界掃雷清障,這也是中國第三次較大規模地清除殘留在中越邊境的地雷和爆炸物。
2005年11月2日,中越兩國發表了聯合聲明,表示將把兩國邊界建成和平友好和長期穩定的邊界。擺在兩國面前有一個很現實的難題,就是戰爭遺留下來的大量地雷和爆炸物。
邊境雷患村 87村民剩81條腿
「沒有人知道,在中越邊境到底有多少地雷。」傅秀堂說。僅雲南省文山州一個地區, 自1979年以來,觸雷導致傷殘和死亡的人數就有近6,000人。在這個州的富寧縣砂仁寨,87個村民,被地雷炸得只有81條腿,成為全世界都有名的雷患村。
在1992年至1994年,中國政府開始在中越邊境組織了第一次大掃雷。「第一次大掃雷主要是清除邊境口岸、通道,還有邊防部隊巡邏道路上的地雷。」傅秀堂回憶,在當年,雲南省軍區組建了幾支掃雷隊,總部也派來了專家和指導小組。「每掃出一片來,我們都要手拉著手,用腳在上邊踩一遍,然後才移交給地方政府。」
隨著第一次掃雷行動的繼續,中越邊境地區有102.8平方公里的雷場面積被清除。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掃雷行動,以封圍標示的方式,將存在地雷和爆炸物的159.46平方公里土地圈列起來,防止邊民誤入。「但是牲口跑進雷區被炸死的事情還是很多。」傅秀堂說。
從1997年開始,雲南和廣西邊境地區又展開了世界軍事史上最大規模的掃雷行動,即通常所說的第二次掃雷行動。這次掃雷成效非常明顯,一共掃除地雷50多萬枚、爆炸物18多萬發(件)。
第二次掃雷結束後,為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外開放創造了有利的條件。6個國家級、13個省級邊貿口岸和30多個邊貿互市點,290多條邊境通道在中國和越南之間陸續開通。
但是,雷患並沒有完全消除。兩次大規模的掃雷後,有人估計,大約還有超過50萬枚地雷和各類爆炸物。第三次大掃雷也因此揭開了序幕。
三次大掃雷 打通勘界通道
「我們這次掃雷,主要是為中越兩國勘界服務,打通勘界通道、掃除新立界碑點以及周圍的雷場,保障中越勘界人員順利完成勘界立碑任務。」
在雲南省軍區邊防某團的掃雷保障隊裡,展示著掃雷隊掃出來的各型爆炸物。小小的房間裡,有防坦克雷、防步兵雷、母子雷、連環雷、鬆發雷、跳雷等等十幾個品種。由於每種雷的引發原理不一樣,由多型號地雷組成的混合型雷場,最讓工兵頭疼。
困難之二是時間的久遠,從1979年起算到現在,已經有將近30年的時間,很多地雷和爆炸物已經嚴重鏽蝕,一觸即發。再加上雲南、廣西地區山高林密,雨水較多,泥石流和山洪頻發,一場大雨過後,有的雷可能被沖到路邊,而有的,則可能被深埋到土裡。
傅秀堂有一次帶領掃雷隊排雷時,炸開了上面30厘米的浮土層,發現下面一層一層地累積了好幾十顆地雷,出了一身冷汗。
按照戰時的規定,地雷和爆炸物的掃除率,只要達到70%,步兵就可以發起衝擊。而中越邊境的每一次掃雷,要求的掃除率,都是100%。
背炸藥爬山 考驗年輕戰士
同樣承擔危險的還包括每天背炸藥上山的士兵。很多陣地和山頭沒有公路,掃雷爆破作業需要的炸藥,全靠邊防連隊的士兵背上山去。有時候,需要動用一個連隊的兵力,才能完成炸藥的運送。身上背著幾十斤炸藥爬山路,不論是精神上還是體力上,都是一種考驗。「用不完的還要背回來,又得考驗一次。」傅秀堂說。
為了保障精神充分,隊裡晚上基本不安排娛樂活動,早早地熄燈睡覺。在以前,曾有士兵告訴家裡自己是掃雷兵,結果父母火速趕到部隊,請求部隊首長給孩子調換工作。
不過還是有很多年輕人願意到掃雷隊來。在和平時期,雖然都穿著軍裝,但是能夠真正體現軍人價值的崗位,其實並不多。「掃雷排障,可以讓年輕的士兵近距離地嗅到硝煙的味道。」傅秀堂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