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80後農民自學考古 豬圈裡搶出文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王艷松家擺滿了收藏的文物。 網上圖片

 在一般人看來,對文物感興趣的多是年紀較大的長者。但在山東德州平原縣王鳳樓鎮王漢村,地地道道的80後農民王艷松,雖然只有初中學歷,收入微薄,但是他多年來一直用自己卑微的努力,搶救著一件件出土的文物。

 在山東平原縣王漢村村口,記者見到了王艷松。王艷松笑著對記者說:「別以為對文物感興趣的都是老人,我八零年出生的,應該算80後呢!」來到王艷松家中,記者發現簡陋的房屋中,幾乎都被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文物。

十餘年收藏 件件心血

 王艷松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文化。他收集的民間諺語、方言詞彙,至今已有數十萬字,收集的全國民間棋類遊戲有40餘種,墓誌銘、石刻、文物、古陶瓷數百件,煙標數百件。  

 別看王艷松今年只有三十出頭,他已經走過了十多年的收藏之路。現在,他家裡已經收藏了很多碑刻、瓷器、陶器,如商周時期的陶罐、明清時代的碑刻等等。每一件藏品身上都凝聚著他的心血,每一件藏品身上都有一段不同尋常的故事。在王艷松家中院子裡,他向記者介紹起了剛剛弄到的「寶貝」。「這組墓誌銘,可是從鄰村一個豬圈裡搶救出來的,是乾隆年間大詩人董元度寫的。」王艷松介紹,這組墓誌銘有兩塊,當時分別散落在兩個村裡,還被當成石板用在豬圈裡。他告訴記者,就在幾天前,德州一名文物專家還專程來看過這組墓誌銘,很是欣賞。

生活困窘 妻子支持

 記者了解到,王艷松家中主要經濟來源,除了靠地裡的收入外,主要靠他打工。「家裡有七八畝地種著,我自己還在離家不遠的一個工廠裡打工。一家三口就靠地裡的收入和我打工賺的每月一千多塊錢生活。」他告訴記者,為了搶救這些出土的文物,家裡生活曾經捉襟見肘。收藏、保護文物的過程中,電話費、路費、收購文物的費用都是自己掏腰包,家裡也經常犯愁。對此,王艷松表示,幸虧自己搶救文物的行動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妻子挺通情達理的。人這一輩子,關鍵是要活得有意義。我把這些東西保護起來,研究文史的時候,它們都很有價值。」

 欲將文物 贈博物館

 十多年間,王艷松一直在積極地為保護民間文物而四處奔波。如今,生活的壓力和年齡的增加,讓他越來越覺得自己努力的卑微。「我跟平原縣文化局的領導說過,縣裡如果搞博物館,我就把這些東西全部無償地捐出來。我最崇拜的人是馮驥才,他搞了一個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他是我的榜樣,我的楷模。」正因為對文物的執著和鑽研,只有初中文化的王艷松如今已被平原縣歷史文化研究會聘任為研究員。  ■中新網

相關新聞
內地地方控房目標掛鉤GDP捱轟 (圖)
滬控樓目標籠統模糊
神州視點:地方控樓價 應顯示誠意
一年13萬人 留美華生創紀錄 (圖)
世貿裁決美對華「雙反」違規
谷歌在華仍活躍加緊開拓新業務 (圖)
成都泡菜吹響集結號欲與韓國泡菜比高低
華船濟州海域失聯中韓聯合搜查無果
地產宏調影響顯現深圳包工頭頻典當
部分城市控樓目標
航線開通 (圖)
中國沿海驗出放射碘 14省市嚴測食水 (圖)
中國援日兩萬噸燃油今起運
中國贈日泵車抵福島核電站 (圖)
只研家用機械人 日被轟不切實際
日皇伉儷明訪收容所 (圖)
災區最美播音員 溫暖人心 (圖)
日人節電減促銷 自制抗災
受災狠母 新生女嬰棄山野
內地三招落實 教育投入佔GDP達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