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49年,周海嬰在魯迅墓前祭奠。 網上圖片
——周海嬰發現父親的另一面
作為一個男孩,周海嬰也偶然因頑皮挨打罵。「其實那只是虛張聲勢,嚇唬一下而已。」他這樣回憶。在魯迅給自己母親的信中也說:「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又說:「有時是肯聽話的,也講道理的,所以近一年來,不但不挨打,也不大挨罵了。」
據朱崇科介紹,年幼的周海嬰曾跟父親說,要是自己當爸爸,就要當更好的爸爸,不打人。這小小的孩童之言,極大地觸動了魯迅,使他更平等地對待自己的孩子。
魯迅寬容的家教方式對周海嬰產生了深刻影響。2006年,當媒體問起周海嬰對孫女有意加入娛樂圈有何態度時,他表示自己秉承魯迅寬容的教育方式,「哪怕她想要進娛樂圈,只要是正當的,我們家裡也不會反對。」
最早進行性教育
晚年得子的魯迅並不忌諱和年幼的兒子談論死亡,他曾對兒子說:「我會死,你也會死。」更不避諱對兒子進行性教育,「就目前資料看來,魯迅是20世紀以來中國歷史上最早講生理衛生課的人,沒有之一。」朱崇科介紹,早在1909年杭州的浙江兩級師範學堂裡,魯迅已經在自己的課堂上向學生講授生理知識(包括性知識)。
「我是在一個『人場』的環境下長大的,就像磁場,我被這個『人場』控制著。父親一直在鞭策著我,也在給我壓力。」理工專業出身的周海嬰曾用「緊箍咒」形容文豪父親給他留下的「遺產」。
是兒子一生的「緊箍咒」
父親病重、逝世的那一年,周海嬰年僅7歲。坎坷的經歷、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待人處事不得不格外小心謹慎。在北大讀書時,身邊的同學打橋牌、跳交誼舞。出於好奇,他偶爾走去觀看,背後就會有人指指點點:「魯迅的兒子不好好讀書,只知道打牌跳舞。」
作為魯迅僅有的一個兒子,周海嬰做了不少紀念、研究魯迅的工作。他本人曾著有《魯迅與我七十年》等書。2010年,《魯迅回憶錄》的許廣平手稿本得以完整面世,周海嬰是該書的主編。
兒子期望還原魯迅
周海嬰曾向媒體表示,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工作,讓被極左意識形態遮蔽和詮釋了近60年的魯迅和他的文化精神,得到「還原」和「解放」。「假如魯迅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要一直存在下去的話,就必須給青年人一個有血有肉的魯迅,從他的外貌和生活上進行還原。」
「要放棄小我,一定要做好魯迅精神的傳承工作。」這是今年春節,周海嬰在病榻上對自己兒子的叮囑。
「他為學界研究提供了不少第一、二手的材料,而且在許多議題上引起人們對魯迅的持續關注,況且他本身就是研究魯迅思想的絕佳載體,這是他價值重大的地方。」但是,朱崇科也指出,由於他直接的血緣關係,使之無法超越自身主觀的局限和政治因素的影響。(二之二,完) ■摘自《羊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