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港體壇兩樁重要新聞,一是審計署批評2009年東亞運動會嚴重超支,除了超出預算約5千萬外,政府更被揭發多個部門為支援東亞運而承擔了超過1.3億元的額外開支。此外,負責統籌的東亞運公司被批評沒有把2千多萬的盈餘按照協議歸還政府,私自把部分盈餘用作其他用途,包括撥出490萬元給運動員作為就業及教育計劃以及運動員基金的用途。就這筆盈餘的用途,當時曾捐出600萬元給東亞運的立法會議員林大輝更促請東亞運公司盡快把這筆款項歸還政府。相信審計署這份報告已經引起立法會、體育界和大眾市民的關注。回想當年在申請撥款辦東亞運的時候,政府曾經許下多項承諾和指出東亞運為香港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好處,但現在這份報告可以讓我們知道結果並非如此。我亦曾經多次提出,政府應該對舉辦東亞運作出一個詳細的檢討,以便作為未來香港是否再申辦類似大型綜合運動會的參考資料。想到這裡,幸好去年政府提出申辦2019亞運會不獲通過,否則不知道如何收科。這份報告亦提醒了我們,不要以為香港在行政和管理能力上聞名於世,但在體育這個領域,我們仍須加倍努力。
另一重要新聞當然是足球總會終於透過贊成修改憲章,讓這個名為「鳳凰計劃」的各項建議可以拍板推行,最重要的是得到政府每年近3千萬的經費資助。在各個隊際項目中,足球仍然是最受香港市民擁護的項目,要搞好港足,實非易事,但這個改革是重要的第一步。雖然得到政府的更多資助是件好事,但千萬不要因為要取得這筆撥款而令到足球事業的發展上加多各種各樣的掣肘和缺乏彈性,並且要容許專業人士作為最終發展和使用資源的決策者。否則,改革難以取得成效。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 鍾伯光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