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十二五」規劃提高養老保障水準,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新增1億,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 資料圖片
幸福或幸福感,受到許多複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和收入水準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和婚姻品質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和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和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和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權利和參與機會等。此外,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以及時點與時段等。
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的概念起源於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踐,而幸福指數(Gross Happiness Index)是用來衡量幸福感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一般而言,評價民眾幸福指數的指標包括以下三類:
A類指標: 涉及認知範疇的生活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和社會保障等),生活品質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和教育狀況等)。
B類指標: 涉及情感範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和心態等。
C類指標: 涉及人際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等。
不過,人們普遍認為,體現民眾幸福感的幸福指數是「毋須調查統計的反應」,是掛在人民群眾臉上「指數」。
外國幸福指標
1.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幸福指標明確把well-being與happiness區分,happiness只是一時間的心情愉悅和情緒之快樂,但是well-being則是一種更加穩定的狀態(stable state),而且是一種處於(being)良好的(well)、感到(feeling)滿意(satisfied)和滿足(contented)的狀態。可見良好的境況和滿足的心理感受都是幸福(well-being)的重要構成。
澳大利亞的幸福指標還從個人(personal)和國家(national)維度區分。
個人的有以下幾個要素:身體健康(health)、人際交往關係(personal relationships)、安全感受(how safe you feel)、 生活標準(standard of living)、人生成就水準(what you are achieving in life)、社區團體的歸屬感(feeling part of the community)和未來的保障(future security);
國家層面的有以下幾個要素:社會狀況(social conditions)、經濟狀況(economic situation)、自然環境(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商業貿易(business)、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政府(government)。
2. 加拿大
加拿大也有自己的一套幸福評價標準,與GDP狹隘的評價經濟發展水準不同,加拿大的幸福指數注重於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包括了:
- 生活水準(living standards),包括收入和財富的水準和分配、貧困率、收入波動性,以及經濟上的保障;
- 健康人口(healthy populations),衡量處於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人口數,如預期壽命、影響健康的行為和生活環境、醫療品質和使用,以及公共衛生服務等;
- 教育(education),識字率和擁有專業技能水準的人口;
- 自然環境(environment),健康、完好的自然環境,包括生態系統、水資源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狀況;
- 社區團體的生命力(community vitality),普通居民、私人部門、公共部門、志願組織中能發揮的力量、活躍程度以及相互間關係的包容性;
- 民主參與度(democratic engagement),公民在公共事務中的參與度,政府運作的公開、透明、效率、公平、公正以及便民的水準;
- 閒暇與文化(leisure & culture),文化娛樂活動水準,包括所有形式的藝術和文化以及娛樂活動時間的運用(time u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