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佩戴特設眼鏡觀看3D電視令人有置身其中的感覺。 資料圖片
要在一個平面上產生立體影像,必須刻意令同一畫面,出現有位置差異的兩個影像,以產生像差。簡單來說,即分別模擬左、右眼的視線。目前的3D技術可分為「眼鏡式」和「裸眼式」兩大類。「眼鏡式」需要佩戴特殊眼鏡才能感受3D效果,當中包括色差、偏光和主動快門3種3D技術;「裸眼式」如其名稱,不用佩戴眼鏡已可感受3D效果。
色差式3D技術(Anaglyphic 3D)
這是歷史最悠久的3D技術,原理簡單,主要是使用設有紅色和藍色濾片的眼鏡,觀看在平面上位置略有差異的紅及藍色影像。紅色濾片會過濾紅色影像,即只能看到藍色影像;相反藍色濾片會過濾藍色影像,只能看見紅色影像,故能分別模擬左、右眼的視線,產生像差,再經大腦合成立體影像。該技術可用於電子媒體和平面印刷。
偏光式3D技術(Polarization 3D)
原理與色差式3D相近,使用偏光眼鏡,過濾分成順時針和逆時針兩個不同偏轉方向的光線。順時針轉和逆時針轉的光線分別只能通過相應的偏光鏡片,以分開對應左、右眼的影像,產生像差,再經大腦合成產生立體影像。該技術較多用於電影院,須配搭特殊顯示輸出的熒幕或投影機使用。
主動快門式3D(Active Shutter 3D)
採用左、右眼交替接收影像,再經由大腦合成產生立體影像,主要應用於電視和投影機。顯示器先將左、右眼分別要接收的影像交替在屏幕顯示,再由觀眾佩戴會主動以快過人類視覺暫留速度反覆遮蔽左、右眼的特殊眼鏡,讓雙眼分別接收模擬左、右眼視線的影像,產生像差,再經大腦合成立體影像。
裸眼3D技術
觀眾不用佩戴任何特殊眼鏡已可感受3D效果,分為屏障式和柱狀透鏡式。屏障式技術猶如為顯示器戴上眼鏡,在顯示器的液晶面板和背光組件中間加入屏障,讓觀眾的左、右眼接收對應的影像,產生像差,再經大腦合成立體影像。柱狀透鏡式技術則利用柱狀透鏡改變顯示器的光線折射角度,讓對應影像分別進入左、右眼,產生像差,經大腦合成立體影像,生產成本較屏障式高。
■香港文匯報記者 天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