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IT界籲香港設科技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科學園吸引眾多海外科技企業進駐。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敬文、聶曉輝)中國社科院報告將香港競爭力名列全國第一,但同時揭示香港當前面臨多方面隱憂,包括科技及基建發展停滯不前,開始被內地城市「追近」。有專家指出,香港社會爭議多,內耗不斷,令多項有利發展的基建工程屢受阻撓;在科技政策上亦欠缺遠景,並無專責的政策局統籌,呼籲重設科技局。學者預期,倘隱憂持續,香港將於20年後被內地城市後來居上,促請港府充分發揮法治及專業領域上的優勢,並檢討現行制度及重組政策局,提升競爭力。

對於報告指本港當前發展面臨多個問題,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表示,港府缺乏長遠視野及施政能力。他續稱,香港要扮演中國南大門金融中心角色,不能單一發展,既要發揮香港法治及專業領域上的優勢,亦要考慮個人就業、科技及基建配合等問題。

地域有分工 地位難替代

 鍾劍華預期,內地城市競爭力最快20年後超越香港。他指出,內地經濟不斷膨脹,上海及北京等城市最終超越香港是必然的事。他說:「單論土地供應,香港已遠遠不及上海,難以像上海般發展高科技產業。」但他認為,港人毋須太擔憂,因為不同城市可同步發展,並在地域上分工,只要香港能保持獨有優勢,縱然整體競爭力被超越,但法治、專業等領域仍有無法取代的地位。

科技撥款增加 形象降格

 至於優勢產業之一的「創新科技」。港府對創新及科技基金的撥款,從2007/08年度約4.8億元增至2009/10年度的7.2億元;香港研發總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0.55%上升至2009年的0.79%,科研看似不斷持續發展。但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譚偉豪表示,上屆政府設有工商及科技局,但特首以「科技已融入各項政策內」為由,刪除「科技」元素,改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取代。雖然近年當局在科研的投放未有減少,但形象上卻「降格」。他稱,有海外科研企業來港投資時,因未能找到對口政府部門,將投資機會轉向內地;如若香港重設科技局,將可加強與不同地方政府商討合作。

基建屢受阻 制度宜檢視

 香港多年來看重金融業發展,行政長官曾蔭權上任後力圖改變,並成立發展局推動基建發展。政府每年基本工程開支,從2007/08年的205億元,增至2010/11年度的496億元,並預期2011/12年度將破紀錄達580億元。港府雄心壯志推動工程,唯社會爭議屢次阻撓工程「上馬」。以廣深港高鐵工程為例,立法會去年初審議撥款時,因反對派「拉布」戰術而延遲撥款;石崗菜園村村民更未能兌現去年10月遷出的承諾,使工程再受阻。近日社會上鬧得熱烘烘的港珠澳大橋工程,公民黨被指背後「協助」朱婆婆入稟質疑環保署署長的決定,最終使獲批的工程環境許可證失效,有估計工程會延誤2年,工程費上升30%至40%。

 工程師嚴建平表示,香港回歸後出現「反基建」人士,有人更利用司法程序,在雞蛋裡挑骨頭,使工程受阻之餘,經濟發展亦受影響。他稱,不少工程要符合環保要求,和照顧受影響人士,諮詢過程漫長,更有機會遇上司法覆核,料未來基建工程進展仍然緩慢,如需解決,港府須審視工程流程及制度,嚴防再有人鑽空子。

相關新聞
中國社科院敲警鐘:港優勢銳減 (圖)
中國294城市綜合競爭力兩年回顧 (圖)
香港單項排名(僅收入居首) (圖)
專家解讀:中央寄厚望:港建「全球城市」 (圖)
港府:拓知識經濟「保先」
滬京深實力增 台北跌一位
IT界籲香港設科技局 (圖)
港人遠離幸福 幾近「包尾」 (圖)
大城之病 塞車居首
七指標前10名 港佔五項
基建工程延誤摘錄 (圖)
學者籲檢討稅收激勵創富
香港打工皇中皇 時薪11萬 (圖)
2010年十大上市公司打工皇帝 (圖)
近5年交稅最多前10名 (圖)
傳媒一直「看錯人」 霍大班或失「皇位」
花紅標準收緊 收入縮水
港最賺錢公司 交稅31億
社民連衝擊特首案 掟飯男拒認罪 (圖)
暢泳「香港馬爾代夫」 男子溺斃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