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齡段的年輕歲月
上世紀80年代,正好是1960年代出生的人的青春期。「激情、貧乏、浪漫、理想主義、知識、斷層、膚淺、沙漠、啟蒙、遲到的青春、使命感、飢渴……」是那個年代流行的熱詞。
1980年代的年輕人如今記憶深刻的幾件事之一,就有中國女排的拚搏精神。之後,日本電視連續劇《排球女將》又把這樣的精神帶進人們的生活。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喜歡聚在一起,在蒼白的物質生活環境中,恰恰恥於談論物質,曾經有篇文章就公開把女性燙髮、穿旗袍和高跟鞋,和男子著西裝、留長髮作為墮落的標誌。「理想」是那時候的年輕人口口聲聲提到的。肖女士至今還保存著高中畢業的同學簽名——在60位同學中,只有一兩個人在畢業贈言中提到「經濟」或「物質」這類字眼,其他多半是未來將在什麼崗位上為祖國奉獻青春,等等。
年輕人喜歡聚會找知音
80年代的年輕人喜歡聚會。南京鼓樓廣場每到周末有兩個「角」是雷打不動進行的,「英語角」和「詩歌角」輪番進行。每到星期天早上,鼓樓廣場西北角擠滿了人。輪到英語角時,除了高校外語專業的學生擔任指導,還常有老外加入,不少小年輕操著Changlish(漢語式的英語)面紅耳赤地與老外交流,雖然說得很艱澀,轉過身來卻滿臉都是笑意。而輪到「詩歌角」聚會時,不少年輕人拿著手抄本詩歌在場內急急地穿行,運氣好的可以輪到朗誦自己的詩作,運氣不太好的只能滿場尋找知音。
那時年輕人還喜歡私人範圍的小型聚集。年輕人懷揣著過剩的激情和理想,下班後很少直接回家,成群聚在某一個同事或朋友的家裡,有時圍繞一個主題加入討論,有時各自形成一個熱點。
有人把電唱機打開,一兩對青年人在眾目睽睽下跳起交誼舞,儘管舞伴中間還可以站下一個人;有人在錄放機中放進「布拉格之戀」……聚會的最後,往往是深夜與黎明交織在一起,青年人浪漫的文藝氣質與真實的睏倦交織在一起。
最愛《再過20年我們來相會》
80年代知識青年的愛情,仍有著「地火在運行」的況味。大家並不急於與準男女朋友確定戀愛關係,似乎激情尚未燃盡,理想中的他(她)還沒走來。在更為私密的二人聚會中,一兩次的深入交談,三四封互通的書信,往往決定了一對伴侶的終生。理想,可以讓遠隔千里的雙方心挨得很近;非物質,也同時使他們在結伴生活後不斷發生口角和矛盾。與當下更大的不同,那時的年輕夫婦,前天晚上吵個架,次日同事和朋友彷彿都聽到了咆哮。「友情」和「爭論」也是80年代的熱詞,友情堅定地站在同道的一邊,與道不同者展開激烈的爭論。很快,雙方或多方又成為很好的朋友。
80年代青年最愛唱的一首歌是《再過20年我們來相會》,如今又過去了近30年,我們再相會時,會說些啥呢?北島說,80年代的青年並沒有把理想進行到底,他說得對。也許,這也是大家見面後不知說啥的原因。(七之四)
■《揚子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