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80後」於2000年代喜歡在網上交朋結友。資料圖片
——各年齡段的年輕歲月
2000年的時候,一夜暴紅的「韓寒現象」還是一個公眾話題。當年韓寒18歲,剛剛成年,如今他已29歲,接近而立。韓寒出生的1980年代正是中國生育率的高峰期,他們是那樣廣泛的一群人,後來被賦予一個統稱—「80後」。
「見網友」曾為時尚活動
蔡智恆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在1999年底出爐,在2000年受到廣泛追捧。其中的經典橋段,至今很多「80後」能背出。網絡文學漸漸取代了武俠小說的當紅地位。「輕舞飛揚」成了許多女生熱衷的一個QQ網名。「見網友」成為一種青年的時尚活動。當時視頻聊天,見網友的結局也是喜憂參半,「網戀」成了新潮的名詞。2001年,韓劇《我的野蠻女友》火了,再一年是《流星花園》裡的F4一夜走紅,野蠻女友和花樣美男成為審美新時尚,中性化也由此發端。
「當時第一代OICQ是聊天的主要工具,樣子也老土得不行。但它還是為你打開了另一扇世界的窗戶:你可以和廣西、廣東、四川的朋友天南海北地聊天,看看他們都在喜歡什麼、愛好什麼,甚至互相交換些小禮品。」在南京一家大型購物中心上班的「80後」張蓓還記得,當時「上網」,對於他們來說是件很新鮮的事,能有個賬號用OICQ聊天,就是最「潮」的。
如果您想跟國外的朋友聊天,也沒問題,可以去論壇。當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論壇,「其中有一個聊天室,所有人都可以在一起聊。」那樣的交流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在那一年,BBS也如日中天。「版主」是大學生最眼紅的「職業」,「灌水」成為大學生業餘生活的一大內容。「包夜」成為一種新名詞,學校周邊的網吧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10元一夜,前半程QQ聊天,然後是CS,還有九城。」讓「80後」記憶猶新的,一個名為第九城市的虛擬社區火爆一時,註冊一個賬號然後在這個虛擬城市裡生活交友。
「80後」最會享受群組
除了在網上交友,「80後」還流行「交筆友」。當年流行的《中學時代》、《文藝博覽》等書的下方,都會附一些交筆友的信息。「當時在班裡,誰收信多,會被同學們好好羨慕一番。」張蓓說,「我們這批年輕人生長在一個變革的年代,讀書時,所有的課本都是新改的試用本,當學上到一半時,素質教育又流行起來。大學畢業後,國家不再安排工作。沒了福利分房,房地產市場開放並且升溫,單房價膨脹的比例與工資遠不成比例。」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隨便打開「80後」的錢包,現在誰沒有一兩張信用卡?隨便說起LV、勞力士,哪個「80後」不知道這些世界頂級品牌?像iPad、智能手機這樣的電子產品,在「80後」中更普及。他們是最先掌握時代潮流的一群人,他們也是最會享受的一群人。「80後」一出生就遇上了市場經濟,一長大就明白了國際化,一交流就用上了互聯網,他們比任何時代的人都更能深刻地感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七之六) ■《揚子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