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0年8月11日,蘭州軍區某防化團在舟曲泥石流災難現場進行拉網式消毒。
——對抗生化武器襲擊 強化平戰一體建設
日本福島核災難,令世人對防化兵的作用倍加重視。這兵種在一些國家稱為「化學兵」,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國為使用化學武器而建立。但在堅持積極防禦軍事戰略的中國,組建這一兵種的宗旨是為了「防護」而非「使用」,是「降魔」而非「縱魔」,因此中國軍隊化學兵有別於他國而稱為「防化兵」。防化兵是擔負對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學武器防護保障任務的專業兵種,是戰時核生化防護以及軍隊平時參與核生化突發事件處置的骨幹力量。數十年來,防化兵勇於改革、不斷創新,為維護國家安全做出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解放軍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由單一軍種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轉變。1950年11月,軍委軍訓部部長肖克上將向周恩來建議成立化學兵學校,培養防毒人才、指導部隊開展防毒訓練,進而建立專業兵種。
培訓防化幹部 首務援朝抗美
以人才培養帶動兵種建設這一具有戰略眼光的思路,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的贊同。1950年12月11日,毛澤東批准成立化學兵學校,為全軍培訓防化幹部,從此揭開了新中國防化兵建設的序幕。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美軍多次大規模使用生物和化學武器,對中朝兩國軍民造成重大傷害。面對美軍的生化攻擊,志願軍司令部先後抽調兩批280名幹部到化學兵學校學習防護知識,化學兵學校首批畢業生中的200多人隨即被派往朝鮮戰場。這些防化兵的「種子」發揮骨幹作用,使志願軍的防護能力迅速提高。到1953年,美軍再次對志願軍前沿陣地頻繁進行化學武器襲擊時,志願軍已能進行有效防護。
監測原彈首爆 冒險採集數據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當火球和蘑菇雲升起時,現場總指揮張愛萍上將根據王淦昌、朱光亞等在場專家的判斷,立即通過專線將爆炸成功的消息報告給在北京的周總理。周總理要求進一步用科學數據證明確實是原子彈爆炸而非普通炸藥爆炸。此時,防化兵開設的有線遙測站在爆心附近測得的地面放射性沾染數據,在原子彈爆炸不到30分鐘後最先報到指揮部。張愛萍根據防化兵上報的數據,及時向毛澤東、周恩來提供了確是原子彈爆炸有力的證明。
馳騁無硝戰場 應對多元使命
從1993年深圳清水河危險品倉庫爆炸事故救援,到2003年抗擊SARS;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核生化安全保障,到汶川抗震救災,防化兵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表現,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肯定和讚譽。
防化兵是典型的技術兵種,其偵察、洗消、防護等技能和裝備在核事故救援中能夠通用。自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之後,解放軍就展開了核事故救援的研究和準備工作。20多年來,防化兵不斷加強平戰一體建設,建立了由總部、軍區和部隊組成的三級領導體制,頒發了軍隊參加核事故應急救援條例,明確了有關軍區和部隊的任務,研製並配發了部分性能優良的專用裝備器材,加速培養了專業人才隊伍,具備了完成核事故應急救援任務的能力。
SARS抗疫立功 實現平安奧運
2003年,面對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防化兵發揮自身優勢,在生產防護用品、研製高效消毒劑、重要區域消毒殺菌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南海周邊、天安門廣場以及國家機關的部分營院都曾經出現防化兵的身影,地方政府曾贈送錦旗給予褒獎,謂之「危難見真情、神勇防化兵」。
為實現「平安奧運」的目標,防化兵擔負了北京奧運比賽場館的核生化安檢與監測重任。在奧運會開幕前一個月,由防化兵技術骨幹組成的監測小組,分批進駐各涉奧目標,配屬奧運安保團隊展開工作。奧運會期間,防化兵對奧運安保核生化形勢實行全天候分析,負責提供24小時應急決策諮詢,先後對國家體育場、國家游泳中心、首都機場物流中心等25個場館發生的數十宗疑似事件進行了複檢確認,第一時間上報鑒定結果和合理處置意見,為指揮部決策提供了有力依據。
千里馳援汶川 防疫屢創奇跡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防化兵千里馳援,白天戰酷暑搶險,晚上伴餘震露宿,搶救傷員、處理屍體、消毒滅菌、淨化環境,為創造「大災之後無大疫」的世界奇跡、消除次生災害隱患作出了突出貢獻。
防化兵一個噴灑車組一次噴灑,可以對4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消毒,一個中等規模的縣城,10個噴灑車組半天時間就可以完成消毒清理。5個月的時間,防化兵先後完成10餘宗重大核化應急救援任務,累計消毒面積2億平方米,消毒各類車輛6萬餘台,消毒及衛生淋浴人員60餘萬人,消毒處理遇難遺體1萬餘具。10月19日,成都軍區某部防化官兵從北川返回駐地,成為撤離災區的最後一支建制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