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紹基) 政府發行的iBond,目的是讓本港市民在低息環境下,有一個可以對抗通脹的低風險投資產品,回報是否吸引,主要視乎未來本港息口的走勢,因為若果息口向上,存款息率會跟隨向上,除非通脹同步上升,否則債券的回報就會減低。
料美未來一年不加息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李兆波表示,要預料未來3年的息口走勢其實相當困難,由於港息主要跟隨美息走勢,所以投資者可參考美國經濟復甦進展、美債孳息率,以及當地的通脹情況,來預測港息的未來走勢。至於本港的通脹會升至何水平,就更難估計,過去本港通脹曾經飆升至15%,也試過面對通縮的困境。
他稱,美國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當地的失業率仍高企,雖然其消費及樓宇借貸數字有所上升,但由於高企的失業率始終影響到美國總統奧巴馬尋求連任的機會,加上歐債危機仍未過去,美國在未來12個月也不具備大幅加息的條件,在聯儲局繼續「手鬆」下,本港的通脹料續攀升,今明兩年更有可能突破6%。
事實上,在本港過去的歷史上,6%的通脹並不算高,回顧1976年至1981年,香港持續5年面對高通脹,通脹率一度高達15%。這源於美國於1971年宣布放棄「金本位」制度,美元大跌,美國進入了高息率、高通脹年代,並出現3次滯脹潮。資金轉而流向亞洲,香港此時正值經歷產業結構轉型,令經濟騰飛,高通脹出現,當年的GDP增長升至近20%,本港的樓市、股市與金價齊飆,樓價在5年間急升4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