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草原邊樹立著周恩來題字的石碑,如今已成為旅遊勝地。網上圖片
日前,「重走長征路」第三路記者來到四川馬爾康自治州紅原縣日干喬大沼澤,紅軍長征中最艱險的一段路程「過草地」,就發生在這裡。1935年7-8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相繼從這裡經過。如今,紅原縣最後一位老紅軍已去世,要想還原這段歷史的細節,已經越來越難。
四川藏區「死亡地」
76年前,紅二、紅四方面軍從阿壩進入紅原縣內,渡過白河(噶曲河),穿越了日干喬大沼澤,到達紅原色地鄉,然後前往包座。張聞天夫人劉英在回憶錄中說,這段路走了7天,她穿越草地後的第一感覺是「從死亡世界到了人間」。
「日干喬大沼澤有12萬公頃,海拔在3,600米以上,晝夜溫差大,天氣變化快。」紅原縣副縣長馬騫說,現在日干喬大沼澤的大部分區域依然泥潭密佈,即使是專業隊伍進入,都要面臨極大的危險。
1960年,中央政府決定在紅原地區建置縣制。為紀念這片紅軍長征走過的草地,周恩來總理將其命名為紅原。今天,在日干喬大沼澤的邊界上,還立著周恩來題寫的一塊石碑:「紅軍長征走過的草原。」
從8萬人驟降至4萬人
紅原縣縣志記載,紅二方面軍在過草地時,由於籌糧不易,連野草尚難覓食,紅軍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紅四方面軍曾三過草地,1936年6月再過草地時,人員已由南下時的8萬餘人降至4萬餘人。
「兩方面原因,戰鬥減員和自然條件。」紅原縣委宣傳部的吳本智介紹,在紅軍進入紅原縣境內後,曾在龍日壩地區遭遇數千騎兵的阻擊,傷亡嚴重。進入草地後,則因飢餓、陷入泥潭、高原反應而犧牲。
紅軍在過草地時到底減員多少?至今沒有明確的答案。在幾乎所有的有關這段歷史的記載中,有關減員的情況都會用到「難以計數」這個詞。阿壩州黨史研究室的研究認為,紅軍三大主力在爬雪山過草地期間,非戰鬥減員在萬人以上。
當地最後一位老紅軍去世
「去年,紅原縣的最後一位老紅軍去世了。」紅原副縣長馬騫說,如今紅原縣境內已經沒有老紅軍在世,那段歷史的見證者已經越來越少。
馬騫所說的這位老紅軍,本名叫侯德明,原籍湖南長沙。1935年,他跟隨父母過草地時,還不到13歲。當時因腳部潰爛,不能行走,被寄養在藏民家中。藏民給他取名羅爾吾,意思是「寶貝」。羅爾吾長大後,過上了牧民生活,並在紅原縣的瓦切鄉下哈拉瑪村成家立業。
2005年,侯德明的親人從長沙趕到紅原認親,侯德明才知道自己的父母已經在長征中犧牲。
如今的下哈拉瑪村民,已經不再只以畜牧業為主,因為離紅原著名風景區月亮灣只有一公里的路程,當地發展起了生態旅遊和特色商品。去年,紅原縣接待的旅客達35萬人次。馬騫說,隨著震後道路的全面恢復,今年旅遊的人數預計將突破50萬人次。 ■摘自《華西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