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翠袖乾坤:無「的」勿放「字」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21]     我要評論

連盈慧

 初中時由於景仰五四時代白話文先鋒作家,他們作品中一詞一句,都無不細心咀嚼,下筆作文,也少不免模倣一番,他們文中愛用「的的的」,我們也愛「的的的」,今日重讀那些名著,真不由啞然失笑。

 多有趣,原來那個時期,大師們在外國飲過洋水,看不起文言文,文言文中沒「的」字,為了反文言,強調文中「白話成份」,下意識趕時髦,就一致在句子中加「的」了,這個「的」,好比是他們西服領帶中結子集體意識,不「的」它一「的」,感覺就不痛快,一時得意,大家文章中還洒滿星星一樣多結子。

 奇怪的是還多逼近西洋句法,明明不是翻譯文章,也像硬譯過來的翻譯,雖然文章有感情,有見解,今日看來,味道總有點別扭,就算文章內容怎麼好,為了強調「白話」滲入那些不必要的「的」字,便好比清泉中取水,連泉底砂石一起勺出來。

 後來接觸到《三言二拍》、《水滸傳》、《紅樓夢》以及更早期的元曲,就開始有個疑問:白話文不必那麼多「的」吧,白話「的」字,等同文言文中「之」字,《鏡花緣》中就笑過老學究滿口「之之之」酸腐,滿口「的的的」,當日的新潮,豈不也是洋酸?其實真正通暢的白話文,早就存在古典小說戲曲中,儘管古典小說和元曲中有些用詞思考過才明白,亦不失為當時流行用語,換言之,本來就是白話。五四時白話,只可列作加上括號的洋裝「白話」。當然,並不是所有名家都是「崇的」派,豐子愷便是少數其中一個,豐老行文,正如他那一身布衣,樸樸素素,沒有亂打結子;他同樣喜歡西洋藝術,西洋音樂西洋畫他都精通,而且出過專書,教導學生欣賞,在同時代芸芸大家中,他傳統而不坭古的個人筆風,平淡而不平凡,作品傳到今天,讀來就比當年很多名家通暢,五四期間不少新文化先鋒作品,新一代看不懂就不奇怪了。

相關新聞
環保教育刻不容緩 簡樸生活身教做起 (圖)
認清環保真相 (圖)
環保教育:用手體驗用心感受 (圖)
再生能源節能系統在校園 (圖)
七十後照鏡 看穿人心 (圖)
《穿過心中的鏡子》熊宇個人展 (圖)
2011香港書展聚焦
食物與愛情 葉輝書寫能看又能吃 (圖)
陳根 與竹結緣70年 (圖)
慶香港回歸所作:「還看今朝」 (圖)
陳根竹刻作品之包公及雛鷹 (圖)
陳根畫作 (圖)
百家廊:平庸的能量及其變異 (圖)
翠袖乾坤:無「的」勿放「字」
海闊天空:兼職的學問
琴台客聚:扈三娘被擒
杜亦有道:並蒂荷塘
隨想國:理 想
獨家風景:象徵的力量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