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交所傳以520億購倫交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夏佳理任主席的港交所不評論收購倫敦交易所的報道。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永青)雖然多宗交易所合併最終告吹,但有關傳聞依然不斷。英國《獨立報》報道,港交所有意以高出市價47%的作價520億元,收購倫敦交易所,港交所昨稱不評論相關傳言。但分析認為,現時全球金融業趨向一體化及交易所走向全天候運作,香港與倫敦屬兩個不同時區,兩者合併是24小時運作的前奏,亦能吸引更多歐企到合併後的交易所上市,成為橫跨歐亞兩地的超級交易所。

《獨立報》稱,自倫交所收購多倫多交易所觸礁後,新交所及港交所都向倫交所伸出橄欖枝,其中港交所有意出價每股1,500便士以上、即總作價520億元(港元,下同)收購倫敦交易所,作價較倫交所19日的每股1,030便士市價高出約47%。報道並指收購獲得中國政府支持。

倫交所總裁:亞洲機會來臨

 報道又引述倫交所總裁Xavier Rolet稱,對併購續持開放態度;至於與港交所或新交所的併購機會,他則未肯置評,但稱放眼亞洲的機會已經來臨,合併亦有助降低成本和增加產品。

 近年環球交易所合併潮湧現,合併成為交易所增強競爭力的最常用方法。不過,交易所的合併可謂難關重重:早前倫交所併購多倫多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併購澳洲交易所均告吹,而美國交易平台運營商(BATS Global Markets)和泛歐股份交易機制Chi-X Europe的收購協議亦未有進展,德國交易所與紐約泛歐交易所的合併亦陷於膠著狀態。

 招商證券香港投資銀行業務董事總經理溫天納昨表示,由過去多宗交易所合併失敗例子來看,要將兩個地區的交易所合二為一難度十分大。同時由於香港已回歸中國,在外國人眼中,必定將港交所視為中國的交易所,由中國的交易所去併購倫交所,必定引起被購方政府的金融安全擔憂。再者,近年外國流行中國威脅論,港交所要收購倫交所不是單靠出價高便可,滲入了很多政治因素,料最終成功機會可謂微乎其微。

 僑豐金融集團(香港)副主席許照中亦指出,不同區域或國家交易所之間相互併購的想法只能夠是一個理想,付諸實現有十分高的難度,要達到所謂構建「共同交易平台」的這個推動合併之目的更十分之難。

 許照中以新交所併購澳交所被澳洲政府否決為例指出,這對於那些極力吹噓跨境交易所的合併者無疑是一記當頭棒喝。

許照中:合併多流於形式

 他強調,交易所之間的相互合併被誇言是交易所達致業務增長及保持競爭力的不二法門,其實是一些高薪厚祿的金融企業行政人員,為求達到個人表現、證明他們是物有所值,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研究實際可行性,也沒有考量過被收購一方國人的反應及感受之下便向市場推動的概念,結果自然多以失敗收場。他指出,就算是已經成功收購者例如紐交所收購泛歐交易所和巴黎交易所等,即使經過了一段頗長時間,至今也仍然只是局限於形式上的合併,各自獨立運作,所謂的「共同交易平台」總是構建不起來,成了空談。

 至於港交所高層的立場,早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曾表示,該所目前沒有計劃和能力去運營一家海外交易所,但關注全球交易所併購浪潮的發展。李小加指出,港交所在國際上的任何舉動,都必須獲得令人信服的戰略意義,這亦必須與中國內地的大方向一致。

 據彭博資料顯示,截至昨日,港交所的市值為1,730.60億元,而倫交所市值約353.86億元。

相關新聞
採購指數穿分界線 內地製造業減速 (圖)
專家解讀:製造業壓力大 需提振消費 (圖)
工信部:下半年工業面臨四挑戰 (圖)
內地未現中小企倒閉潮
工商聯調研:中小企生存難度超08年
港交所傳以520億購倫交所 (圖)
證交所併購易受政治干擾
專家解讀:合併邁向24小時交易
外匯基金次季少賺13%
陳德霖預料下半年環境複雜 (圖)
外匯基金投資收入摘要 (圖)
港交所與倫交所比較 (圖)
交易所成交額排名 (圖)
十大股市市值排名 (圖)
「渾水」淹至中國太陽能企業 (圖)
在港掛牌的太陽能相關股份昨日表現 (圖)
迅雷 盛大文學 推遲納市IPO
中國光伏產品製造商 標普:信用狀況料波動
禍及點心債 表現遜港元債
歐債危機紓緩 港股ADR曾飆380點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