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工人在為麻將上色。 網上圖片
——行將消失的順德「麻將第一村」
政府6月份公佈的麻將城麻將廠數量是27家,7月份,南都記者在麻將城走訪時,老闆們統計的數目是不超過21家。短短一個月間,至少6家麻將廠選擇離開。
記者多次走訪時了解到,這些現存的麻將廠老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一般年紀都在50歲上下,且以容桂上佳市、容里、南區等本地老闆為主。
手工作坊 數十年不變
老闆陳軍告訴記者,這個特點是由容里麻將產業發展的歷史特點決定的。他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一些本地年輕人在家開辦手工作坊,開始了麻將創業,現在20多年過去,他們已不再年輕。
陳軍說,這些當年的年輕人本身文化不足,又缺少在外部世界中的歷練,因此數十年如一日維持著一個簡單的商業模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戶,手工作坊式的生產,只要能滿足這些客戶的訂單,也就再無他求了。
20多年來,由於麻將行業本身利潤率不高,一些老闆在賺足了第一桶金後,選擇投資到其他領域,如小家電、五金,但卻很少有新鮮血液補充進來。陳軍說,這也就不能指望老闆們通過擴大生產規模、開發有科技含量的新產品等方式將產業做大做強。
近年來,自動麻將機已經成為市場的寵兒,其銷售模式也給麻將市場帶來衝擊,一台自動麻將機配贈兩套麻將,有效擠佔了市場,但容里麻將城的企業,在麻將機萌芽的時候,卻無一主動追隨這股技術潮流,只是習慣地繼續製造一副副麻將。
傳統工場淪麻將機企配套
被市場拋棄了的手動麻將,與麻將機不兼容,麻將城的企業,最終淪為麻將機企業的配套,而當順德沒有發達的麻將機產業時,麻將城的沒落和搬遷,則是可預見的結局。
雖然陳軍們說,目前麻將產業最興旺的江浙閩一帶的企業,似乎在走著十餘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容里麻將企業的老路,也是以家庭為單位,以作坊式加工為主要生產模式。
不過,與順德的麻將廠相比景況好一點的是,長三角一帶麻將機產業蓬勃發展,江浙閩的這些麻將生產作坊,還是可以在為自動麻將機企業做配套上支撐一段時間。
而廣東在麻將機產業方面跟江浙一帶相比遠遠不及,容里的麻將工廠沒有了上游企業大需求的派單,也就只能走上一切產業發展的宿命,因為不能主動適應市場競爭而改變,最終湮滅。(五之五) ■《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