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峰值性能為每秒1206萬億次的「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佔地面積近千平方米,總重量達155噸。 新華社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團隊創新歷程
擎起八一軍旗,吹響衝鋒號角。湘江之畔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自主創新團隊,在黨的召喚下,背負民族的使命,一次次衝鋒,一次次突破。他們在數據分析技術、航天技術、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指揮自動化技術、網絡技術、磁浮交通技術等一系列事關國家安全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領域裡,取得了一大批為軍隊爭光、讓祖國驕傲的重大成果……
外迫內困 亟需自主研發
1978年的春天,一位老人對湘江之畔的共和國軍人說了這樣一句話:「中國要搞四個現代化,不能沒有巨型機!」
1979年,研製運算速度每秒億次的巨型機「銀河-I」,對於中國來說,當時似乎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此前,他們為「遠望號」測量船研製的「151」計算機,運算速度只有每秒100萬次,已屬國內最快。而現在要研製運算速度每秒1億次的巨型機,一下子提高了100倍,技術難度可想而知。
此時,西方對我國實行嚴密的技術封鎖。國內一家單位想進口一台運算速度每秒400萬次的計算機,外方居然提出:必須為這台機器建一個不透光的「安全區」,中方人員上機操作,必須在外方工作人員監控下進行。
已年過八旬的胡守仁教授回憶當時的情景依舊壯志飛揚:「我們大家把要造的巨型機叫『爭氣機』,就是要爭一口氣,不能讓西方國家再卡我們的脖子。」
曾任「銀河-I」工程自動化組組長的李思昆說:「那些日子裡,大家吃在工廠、睡在車間,為加快研製進度拚命地加班幹活。當時的加班費是一個晚上兩毛錢,我讓大家登記領錢,結果沒一個人來領。大家心裡想的是,省下每一分錢,盡快造出中國的巨型機。」
在「銀河-I」研製的衝刺關頭,蹇賢福副教授倒下了,年僅35歲的講師俞午龍也不支離去……他們以健康和生命做前進的燃料,他們用短短5年時間,於1983年12月成功研製出我國首台億次巨型機「銀河-I」。
雖攀世界第一 大志無言
這,是一次歷史性的突破,也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從這裡出發,從億次到千萬億次,從「銀河」到「天河」,他們在27年裡完成了5次不可思議的大跨越,創造了讓世界為之驚歎的「中國速度」!
2010年11月17日,「天河一號」以峰值速度每秒4700萬億次、持續速度每秒2566萬億次的優越性能,躍居世界超級計算機榜首。
今年6月20日,國際TOP500組織對外公佈了世界超級計算機最新排行榜:日本「京」超級計算機超越了中國「天河一號」,排名世界第一。各方議論沸騰,可「天河人」卻出奇地平靜。那天晚上,「天河人」依舊像往常一樣加班攻關,只是辦公樓的燈光比平時熄得更晚了一些。大志無言。這平靜中蘊藏著巨大的力量。(四之一) ■摘自《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