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毛華詩拿出孫子毛劍菲寫的毛筆字讓記者看。香港文匯報記者羅斯 攝
從永勝縣城驅車40餘公里,記者來到了位於程海湖西南端湖畔的毛家灣。毛家灣屬鳳羽村下轄,遠遠望去,鳳羽村宛如鳳凰的一支翅羽,而毛家灣就坐落在青松翠綠的鳳凰山下。而後步行近2公里,走進了位於毛家灣北灣村中心的毛氏宗祠。院內,棵棵綠樹依青牆白瓦茂密生長,宗祠敦本堂兩側懸掛著「捧檄家聲傳萬代;註經世業垂千秋」的毛姓典故楹聯。堂內,一塊「聰聽彝訓」的匾懸掛中央,取「聰聽祖考之彝訓」和「追念本始,無忘爾先,永錫追榮,用章彝訓」之意。
毛氏文化體現民族多元性
正殿中央,立著毛氏始祖的牌位,兩側懸掛著毛澤東的一世祖毛太華和毛清二的兩幅畫像。毛華詩介紹說,先祖的畫像和「聰聽彝訓」的匾都是永勝毛氏家族到韶山時,韶山毛氏家族贈送的。在敦本堂一側毛氏文化陳列室內,記者見到了那塊有名的永勝毛氏第一代先祖毛清二(毛用)的墓碑,而一側的陳列室走廊牆面上,一幅幅圖文並茂的「毛太華蒞北勝歷程圖」生動地再現了當時毛太華在永勝的情景,其中新婚誌喜圖註釋寫到:毛太華從軍留守北勝,入鄉隨俗,與當地土著民族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其間,與夷女王氏喜結連理。
永勝縣委宣傳部部長樂文鶴說,歷史的演進中,永勝逐漸形成了以中原漢文化為核心,融合當地少數民族文化,又具有典型的屯田戍邊文化特點的主體文化——「邊屯文化」。作為永勝邊屯文化的精髓之一,毛氏文化是民族文化多元的外在呈現和內在結構豐富的直接體現,也是推進和諧的重要動力,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提供了歷史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