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斌表示,如果是基於真實的FDI意願,用人民幣替代美元進行對國內的FDI,不會增加國內貨幣供給。惟由於境外人民幣收益低,以人民幣FDI為名將人民幣從香港轉移到內地有套利空間,熱錢湧入會加大通脹壓力。專家建議對人民幣FDI設置總量控制,減少對內地貨幣供給的衝擊。
境外人幣收益率低
「雖然人民幣FDI的資金流入增加國內貨幣供給,但是因為替代或減少美元供給,在當前匯率形成機制下減少外匯儲備增長和相應的人民幣投放,因此不會增加國內貨幣供給。」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也認為,只要人民幣FDI替代外幣FDI,對境內貨幣的影響就是中性。這是因為在外商企業用外幣進行FDI的情景下,本來就會通過迫使央行購匯而增加國內的流動性。與外幣FDI的情形相比,人民幣FDI不會額外增加境內的流動性。
不過張斌提出,令人擔心的問題是:如果真的放開境外人民幣FDI回流內地,究竟多少人民幣FDI是替代計劃中的外幣FDI?多少資金是以人民幣FDI為名,實際上做的是雙邊的資金套利?一方面,境外人民幣收益率較低;另一方面,當前內地融資成本/資金收益率高昂。
「以人民幣FDI為名將人民幣從香港轉移到內地有巨大牟利空間。監管過程中,很難對真假人民幣FDI做出區分。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會激勵企業以人民幣FDI為名實施雙邊的資金套利。」張斌表示,上述的不利情況會對國內通脹帶來新的壓力。
參考香港數額設限
張斌建議,當局可以對人民幣FDI進行總量控制,做法可以是根據香港過去3年至5年FDI的均值,然後減去當年香港外幣FDI數額,餘額作為香港下一年人民幣FDI額度。這從總量上控制人民幣FDI渠道下對內地貨幣供給的衝擊。
有專家預測,人民幣FDI全面推開後,對香港離岸市場的發展會產生巨大的推動力。如果中國每年FDI(約1,000億美元)中有20%由在香港融得的人民幣進行,那麼香港離岸市場上每年創造的人民幣債券或貸款等資產就可達1,300億元,接近目前香港人民幣債券的全部餘額(1,400億元)。
此前一項針對44家跨國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它們中的65%有興趣在香港融得人民幣用來對中國進行直接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