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金融糧食安全 關乎國家命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22]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凡 北京報道)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增速在全球一枝獨秀,須冷靜處理好外儲保值、糧食安全等國家經濟安全問題,以保障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21日向本報表示,由於美元貶值、美國國庫券違約風險提高及其極度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中國大量持有的美元資產價值正在縮水。他表示,中國今年可能又將新增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須放緩外儲增長步伐。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指出,目前中國糧食供求基本平衡,但平衡狀態很脆弱。

美元資產縮水 須警惕危機

 余永定表示,在美元貶值的長期趨勢下,中國應減少美元資產,增加美元負債。近來,經濟學界出現「發展中國家面臨新危機」的聲音,即發展中國家由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債務危機,轉為面臨債權(資產縮水)危機。若以實際購買力計算,美元由1929年到2009年已經貶值94%。「誰都不希望存放在冰箱裡的東西爛掉。」但發展中國家的雙順差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

 推人幣國際化 宜深思負面效應

 余永定指出,應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但須考慮其成本與效應。在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雙順差」的背景下,以人民幣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國際化,必然導致新增美元外匯儲備的增加。而人民幣國際化的實質是開放中國的資本賬戶。余永定表示,與人民幣升值相比,資本項目開放才是美方最看重的,這恰恰是事關中國金融能否保證穩定的最後防線。「中國在放鬆資本管制項目上已經走得相當遠了,僅剩的人民幣自由兌換等不可輕易放棄。」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指出,中國糧食生產今年很可能實現「八連增」,但保障糧食安全的資源條件很貧乏,且供求平衡是強制性的平衡。土地、水、種子與資金是制約中國糧食安全的四方面因素。雖然現在小麥供求總量基本平衡,但是稻穀和玉米供求日趨偏緊。中國已進入糧食資源較高依賴市場的階段。

相關新聞
IMF料明年中國經濟領跑全球 (圖)
香港今年增速冠「四小龍」
8月流入內地熱錢激增七成 (圖)
金磚國家簽「北京共識」 共同應對金融危機
專家解讀:金融糧食安全 關乎國家命脈
余永定:中國不應再買歐債 (圖)
IMF指中國信貸和地產風險可控
內地明年初重啟核電項目審批 (圖)
溫州動車事故報告延期公佈 (圖)
華徵美雞肉稅美訴諸世貿 (圖)
日相:中國應增軍事透明度
嫦娥二號或飛向太陽 (圖)
「嫦娥三號」2013年出征 (圖)
凌晨消息:外交部召見駱家輝 強烈抗議對台售武
「天宮一號」實驗室 設計壽命2年
中國首份人權規劃 目標如期實現 (圖)
國產大飛機發動機「長江」首亮相 (圖)
3G版iPad 2周三登陸內地
內地航空客運周轉量 20年內料增近5倍
科協年會舉行 劉延東提六點希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