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洪卜仁(右一)與台灣導演李崗(左一)探討籌拍中的大型紀錄片《霧峰林家》。 香港文匯報記者林舒婕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林舒婕 廈門報道)穿梭在工作室、研討會、檔案館之間,83歲的洪卜仁保持著令年輕一輩羨慕不已的精氣神。這位被譽為廈門「活字典」的老人,常年為搜集、考證鼓浪嶼史料奔走。他說:「文化底蘊是鼓浪嶼最重要的元素。」
應約來到位於廈門市圖書館的洪卜仁工作室,他正為台灣導演李崗整理、講解籌拍中的大型紀錄片《霧峰林家》的相關史料。「有一部分資料廈門沒有,我托人從新加坡找來的。」作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霧峰林家與鼓浪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廈門在1998年還舉辦了林祖密將軍誕辰120周年的紀念會。
證運台黃金設庫鼓浪嶼
按洪卜仁考證歷史的習慣,任何史實必須有多份史料互證,不能孤證。解放前,民間盛傳國民黨曾將運台黃金轉經廈門運往台灣。當時還是記者的洪卜仁曾嘗試向相關方面求證,但都沒有獲得確切消息。因為沒有官方「背書」,黃金傳言在當地始終是眾說紛紜。
但洪卜仁沒有放棄考證,早年搜集的舊報紙在文革時被燒燬,他就輾轉從北京、上海等地的檔案館、圖書館中,一點一點地搜集線索。在廈門,洪卜仁終於在1995年編印的材料中,發現了那段歷史。「雖然寫得很少,但這裡提供了重要信息——黃金運來廈門,設庫於鼓浪嶼存儲!」結合自己對廈門地方史和鼓浪嶼史的研究,洪卜仁關於運台黃金的研究開始明朗化,並成為台灣黃金相關紀錄片中的主要史料提供者。
捐贈老地圖助琴島申遺
對洪卜仁來說,與鼓浪嶼相關的文化歷史可謂掘之不盡。在鼓浪嶼申遺文物史料捐贈活動中,他送去了珍藏多年的三張鼓浪嶼老地圖,其中一張是1933年英國人繪製的鼓浪嶼地圖,日本軍部發現後加註了部分日文譯註,作為軍事之用,距今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了。
洪卜仁認為,鼓浪嶼有很多獨有的文化,如現在仍然流傳的有著100多年歷史的教會羅馬字,用23個字母解決了方言不能用漢字書寫的問題。另外,鼓浪嶼上遍佈很多學校,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非常高。這些,都是鼓浪嶼獨一無二的特色,如果打著這些文化牌,會為鼓浪嶼申遺增色不少。不過,他指出,鼓浪嶼的綜合管理,對保護、挖掘島上的文化底蘊、內在精神至關重要,這是在申遺的道路上需要不斷提升的。(鼓浪嶼老文化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