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麥耀光認為,女生入讀大學比例上升,應與升中混合制有關。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淑環)港生學業出現「女強男弱」情況,其實亦與教育當局的政策改變不無關係。有地區男女名校說,近10年前當局將升中派位制度改為「男女合隊」,引起學界廣泛爭議,該校中一男生比例由5成跌至4成,能升預科的女生也較多。中學校長及學者都認為,由於女生較早熟、較定性,派位「合隊」後更易於升中階段獲佳績派入第一組別的名校,於「起步點」有優勢,造就其更易於公開試及升大學進一步帶出,成績力壓男生。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因應法庭在01年就「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裁決,前教育署已由02年開始,在升中「統一派位」階段採用男、女生合併調整校內成績、合併劃分派位組別以及不再在男女校預設男、女生配額;即所有升中男女生,其統一派位次序都主要根據調整後的校內成績來決定。而是次裁決則源於平機會的調查指,原有升中派位制度中「男女分組」、男女校學額平分等多個細節涉及性別歧視,令成績較佳的女生,獲派心儀學校機會可能反比成績較差的男生低。
改制後更多女生考入心儀校
事隔近10年,當年首3批「男女合隊」派位升中的學生,至今已升上大學。曾出產多名高考、會考狀元的津貼男女校道聯會鄧顯紀念中學,其校長劉志遠指出,自02年改制後,該校女生比例由一半增至6成,能升預科者亦自然較多,「我們情況已不算嚴重,有些學校男女的比例是3比7,差異更明顯」。他認為,合隊後令更多女生可派入水平較佳學校,近年兩性於公開試及大學收生的表現明顯受影響。
原本為男校的廠商會中學,中六級一向有取錄「男校女生」,至去年該校中一亦開始收女生,正式轉為男女校。校長麥耀光認為,男女生在學習方面各有所長,並不存在明顯差異。他認為,女生入讀大學比例上升,應與升中混合制有關,「從事教育20多年的經驗,女生較定性,男生喜歡追求刺激、電子科技等,故高小、初中女生的成績較好,混合制入讀Band 1學校的女生亦較多,相信是後天影響」。
傳統名牌男校英皇書院過往的預科班有約1/4屬女生,校長陳胡美好指出,不覺得女生在學業上有優勢,而相比下男生的理科能力一般都很強,更聽聞曾有原於女校就讀的轉校生指出,對此感到很大壓力。
女生早發力 差異更大
浸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邵一鳴分析指,女性一般較為早熟,學業上也較早「發力」,易考入第一組別的名校,是進入大學機會增加的關鍵,「女性能力不見得比男性低,如起步點上有優勢在早段帶出,之後差異便會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