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外圍形勢逆轉 港須及早籌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03]     我要評論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網誌撰文指出,金融海嘯出現另一波的風險正與日俱增,故香港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危機意識,做好準備應對外圍可能出現的巨大衝擊。財爺的預警顯然是有的放矢。香港社會既要看到本港擁有背靠內地的優勢,更要看到本港不僅經濟體積小,而且是對外不設防的自由港,遭受外來衝擊的風險越來越高。當局必須及早籌謀,一方面注意釋除樓市泡沫,加築金融防火牆;另方面加快新興產業發展,抓緊落實中央挺港措施,推出支援中小企措施,以應對未來的金融動盪。

本港經濟表面亮麗,勞工市場不斷擴張,基層市民收入受惠於最低工資推行得到提升,但外圍形勢卻在不斷轉壞。歐美債務危機仍未見曙光,環球股市大幅下挫,資金紛紛由新興市場回流美國,引發環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本港目前已開始感受到外圍形勢逆轉的衝擊,其中進出口貿易更是重災區,歐美經濟持續不振,拖累本港出口貨值增幅已由今年首季的25%大幅放緩至6、7和8月的低於10%。同時,港股也跟隨環球股市急挫,第三季度大跌4,805點,跌幅達21.46%。股市下滑將影響本港的財富效應,令內部消費變為疲弱。未來本港可能出現進出口及消費兩大增長引擎齊挫的局面。

更令人憂慮的是,本港屬於細小的外向型經濟,面對外圍形勢的抗逆力較弱。現時外圍風險正在不斷加大,本港雖有背靠內地這個高增長經濟的優勢,但不等如不會面臨經濟衝擊的風險。因此,當局除了及時預警,提醒社會保持危機意識之外,更應有所作為,提出具體措施去應對將來的經濟動盪。

在新一輪經濟危機中,樓市將成為本港經濟的最大風險,尤其是近年在資金流入及低息環境下,樓市已積聚了不少泡沫,倘若危機襲至,資金流走,隨時會導致泡沫爆破,重蹈亞洲金融風暴時樓市骨牌式崩塌的覆轍。因此,當局必須因應情況調整樓市政策,不宜一本通書讀到老,務求確保樓市能夠軟著陸,減輕對實體經濟的衝擊。當局更要緊密留意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加強銀行放貸的壓力測試,有備無患。在實體經濟方面,當局應加快六大優勢產業發展,完善目前的產業結構,積極配合「十二五」規劃,抓緊落實中央的各項挺港措施,為經濟注入活水。唯有保持經濟動力,才是應對危機的最有效方法。

相關新聞
尊重立法原意 顧及社會後果
外圍形勢逆轉 港須及早籌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