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服務業界欲北上覓商機,與全球同業競爭。圖為年中在廣州舉行的「升級轉型.香港博覽」,展示了歐陽應霽、陳幼堅、麥家碧等共10位香港本土設計師與SmartCar首度跨界合作的特別版SmartCar。 香港文匯報記者邱婷 攝
國家「十二五」規劃首次將《深化合作建設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單獨成篇,引起中外高度關注。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8月中訪港期間,再次將推動粵港澳合作的措施一一細化。中央政府明確表示會進一步向香港開放內地市場,並爭取到「十二五」末,通過CEPA,基本實現內地和香港服務貿易的自由化,特區政府對此表示歡迎。粵港各界普遍認為,中央政府言出必行,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粵港澳三地合作目標必定實現。 ■香港文匯報記者 沙飛、李望賢
CEPA涵蓋三大範疇,分別為: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貿易投資便利化。自2004年實施至今,CEPA帶來不少經濟效益。貨物貿易方面,逾1,600種的香港原產地貨品可享零關稅優惠進口內地。截至2011年8月31日,已享零關稅優惠進口內地的貨物總值超過345億元港幣,關稅優惠約24.1億元人民幣。
服務貿易方面,CEPA涵蓋的服務貿易開放領域由最初的18個增至現時的44個,單講2007至2009年期間,香港服務提供者借CEPA在內地設立的企業,獲得累計約1,985億元港幣的業務收益。同期,設於香港的服務企業由於CEPA亦獲得約551億元港幣的額外業務收益。
港深滬交所 籌組合資公司
中央政府歷來重視香港金融業,在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提到的36條挺港措施中,有11條措施涉及金融業,比例逾三成。中央支持香港金融業發展的力度之大,可見一斑。其中,在內地推出港股組合ETF、允許RQFII以人民幣投資境內市場、允許內地企業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等,尤其是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建設的提速,業界認為,將有利於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對此輪挺港措施,香港特區政府反應極為迅速。港交所隨即宣佈,正與深交所和滬交所磋商在港成立合資公司,從事金融指數方面的產品開發和推廣,針對香港、內地和海外投資者,研發大中華指數等投資產品,以利增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對此,深、滬交易所最近分別予以確認。其中,深交所有關人士表示,三大交易所在港研發跨境金融產品及指數,對香港、內地和海外投資者均利好,可充分開發大中華地區指數產品,有利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增強香港金融產品吸引力和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促進金融產品的創新。
對港開放 CEPA8將擴大受惠面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預計未來5年的內地服務業產值增量約為2萬億元人民幣,兩地可分享機遇,共享繁榮,「門已經打開,機會已經來了!」他指出,在開始磋商並預計本年底簽署的CEPA補充協議8及今後的協議中,內地將從深度、廣度兩個方向,謀劃對香港的進一步開放,切實擴大CEPA的受惠面,以實現上述目標。按WTO分類的160個服務貿易領域,內地已對香港開放145個,另外7個也在探討協調中;在145個服務貿易的範圍內,完全開放的是84個領域,部分開放的是61個領域,其中的30多個可以進一步深度開放。
CEPA於2004年1月1日實施以來,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及創造不少職位,亦令港企及專業界別可以進入內地市場。資料顯示,單是04至09年,香港服務企業因CEPA涉及內地的業務所獲的額外收益,累計約616億元。截至09年底,CEPA及個人遊為香港創造了5.47萬個職位,亦為內地帶來4.06萬個就業機會。
粵港澳聯袂 突破發展困局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表示,全球處於後金融危機時代,香港澳門開放程度非常高,必須未雨綢繆,對抵禦風險的思考有提前量。他認為,這個階段,需要粵港澳三地進行全局規劃,而建設優質生活圈將大大加大區域抗擊經濟風險的能力。
香港面臨發展空間不足、經濟腹地較小、運作成本過高等因素制約,重建持續發展能力的壓力也在增加,澳門則因結構單一、空間狹小而逐步顯露發展後勁不足等問題。廣東則面臨產業層次、資源環境、自主創新、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制約,重塑競爭力新優勢的壓力尤為突出。袁持平表示,推進三地深度合作和高度融合,是三地互相借力長遠發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應對未知挑戰簡便有效的捷徑。要突破,只有通過三地合作調整經濟結構,實現勞動力流動,才能解決失業率高企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