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神州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殘疾漢30多年靠牛謀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龍詩祿牽著牛爬行回家。網上圖片

 重慶市璧山縣大興鎮聯盟村的龍詩祿愛牛如命,家裡就兩間房,牛住大的那間,他住小的那間;牛懷孕後,他自己不吃肉,把省下來的錢拿去買雞蛋給牛補身體。30多年來,他和牛建立起了特殊的情感,出行靠騎牛,掙錢靠出租牛。雖然雙腿殘疾,但他一刻也沒想過放棄自己的人生,因為他說他有牛。

 現年48歲的龍詩祿,璧山縣大興鎮聯盟村村民。出生剛8個月時,他出麻疹發燒,母親帶他去打針治病時,不慎傷到了坐骨神經,導致他的雙腿殘廢。由於出生至今從未用腿走過路,他雙腿的肌肉嚴重萎縮。

幼年生病雙腿殘廢

 「我靠雙手支撐身體,在地上『爬行』」,早已習慣靠手「爬行」的龍詩祿說,「我從來沒有穿過鞋子,連最冷的冬天也一樣,穿上鞋『走路』不方便」。

 由於常年「爬行」,龍詩祿的手臂變得又粗又壯,足足有腿的兩倍粗,而兩個手掌也磨出了厚厚的繭子,「連針扎上去都沒感覺」。

疼牛給牛住「標間」

 由於行走不便,也幹不了力氣活,30多年前,龍詩祿開始飼養水牛。「一來是把牛兒當坐騎,二來還可以讓牠幫忙幹點農活掙些錢」,龍詩祿說,每年的5月和10月,附近的村民就會向他租用水牛耕地,「用牛犁一畝地可以掙一百元,一年還是可以掙幾千元」。

 最近這幾天,又到了「業務好」的日子,不少人都去找龍詩祿租牛犁田。可龍詩祿有些猶豫:因為牛懷孕了。「不租吧,這難得的掙錢機會就錯過了;租出去吧,又心痛牛兒太辛苦」。為了不讓牛太辛苦,平日都騎在牛背上出行的他,幹完活後自己「爬行」回家。

 「我養過好幾頭牛,這頭是最有靈性的」,龍詩祿說,7年前,這頭母牛剛一出生,他就買回來養了。由於心疼牛兒在院壩裡風吹日曬,被蚊蟲叮咬,龍詩祿特意把堂屋騰了出來,讓牛兒住在裡面,「牛的房間比我住的屋子還要寬敞」。

省錢買雞蛋予牛補身

 由於行走不便,漸漸長大的牛兒成了他的代步工具,而牛兒也特別溫順。每次出門,騎在牛背上的龍詩祿都會和牛兒說個不停,「有什麼開心和不開心的事兒,我都喜歡對牠說」。

 一般的水牛是不擅長奔跑的,可是如果龍詩祿有急事,牛兒會載著他像馬兒一樣在路上奔跑,「一支煙的工夫,能跑好幾里路」。讓龍詩祿難忘的是,有一次他從牛背上滾下來,跌落到牛的正前方,眼看著就要被踩到,可牛兒立馬停下,乖乖地臥在他身邊,讓他再爬上牛背……

 沒有結婚生子的龍詩祿,對牛傾注了他所有的感情。牛兒喜歡吃南瓜和紅薯,龍詩祿把捨不得吃的南瓜拿給了牛兒。牛兒懷孕後,龍詩祿更注意牛兒的營養:自己四個月不吃肉,省錢給牛買些雞蛋回來補身體;除了餵草,還給牛兒煮玉米、南瓜稀飯吃。

 如今,他的牛懷孕,過一段時間就要生了,龍詩祿要出門也不再騎牛了,他說,「爬行」了48年的他想弄一輛輪椅,「一是想試試不用手走路是啥滋味,二是想給大肚子的牛減負,為牠分憂」。  ■華龍網

相關新聞
殘疾漢30多年靠牛謀生 (2011-10-28) (圖)
幼童腦後長「尾巴」 母親網絡求助 (2011-10-28) (圖)
中國國際時裝周 開幕秀重現唐風 (2011-10-28) (圖)
首屆「和美西藏」美術展在京開展 (2011-10-28) (圖)
牛頭骨雕「五台山」 (2011-10-28) (圖)
活在詩世界 迷失於現實生活 (2011-10-28) (圖)
三口家嘆穗消費高 月入8K不夠花 (2011-10-27) (圖)
猶太攝影師遺作 以駐滬領館代尋影中人 (2011-10-27) (圖)
川米亞羅紅葉溫泉節盛大開幕 (2011-10-27) (圖)
周恩來胞弟骨灰與妻兒合葬 (2011-10-27) (圖)
學術大師吳宓:三角戀令生活變形 (2011-10-27) (圖)
晚年依然對毛澤東存敬意 (2011-10-25) (圖)
「怪人」買彩票不刮獎只為收藏 (2011-10-25) (圖)
汗血寶馬亮相南京 身價800萬 (2011-10-25) (圖)
一隻羊駝身價 頂一輛小轎車 (2011-10-25) (圖)
母親妻子均失明 袖珍硬漢撐起一個家 (2011-10-25) (圖)
7歲女童賤賣名牌 稱父親特大官 (2011-10-24) (圖)
學生全家贍養恩師28年 (2011-10-24) (圖)
民國慈善賬本 一毫子亦記錄 (2011-10-24) (圖)
富豪新寵刀郎羊 千萬元不賣 (2011-10-2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神州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