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房協應設立租金可加可減機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1-29]     我要評論

房協執委會將於下月中檢討轄下出租屋h的租金水平,初步建議明年加租5%至10%以應付通脹、工資及維修費上升等開支。作為自負盈虧的獨立機構,房協有必要適當加租,以保持穩健財政應付日常營運。不過,目前本港通脹仍處高位,房協大幅加租勢令通脹火上加油,理應將加幅盡量壓低,以顧及居民的負擔能力。同時,房協應效法房委會設立自身的租金可加可減機制,根據客觀數據作出調整,增加透明度之餘,也可減少外界爭議。然而,單靠提高租金難以抵消龐大的營運開支,房協應積極參與新居屋的興建計劃,既可為夾心階層上車提供更多渠道,亦藉此開拓財源,保障房協的可持續性。

房協自1998年起一直凍租,但兩年前因營運出現虧蝕而首次加租,面對工資成本、維修保養費等開支持續上漲,如果未能適當調整租金,將令虧損不斷擴大甚至影響營運。畢竟,房協與房委會不同,沒有政府的財政支持,而提供的單位質素及居民收入限額也與公屋有別,要求房協完全不能加租沒有道理。而且,近兩年本港私人屋苑租金急升超過25%,房協租金參考私人市場,確實有一定加租空間。不過,房協除了考慮營運成本之外,也要顧及通脹及居民的負擔能力,加租幅度應兼顧社會整體利益,現時提出的幅度無疑是過高。

應該看到,房協並非按照居民的入息變動調整租金,而是參考通脹率、薪金指數以及私人市場租金等不同因素而釐定,但有關算式卻沒有列明具體機制,往往引起社會爭議,也令到租金調整缺乏透明度。現時本港不單公屋租金,其他大型公共機構如巴士、港鐵等都已設立各自的可加可減機制。房協轄下有20個出租屋h逾3萬3千戶,不可能每次加租都只是拋出一個數字出來再討價還價,這種做法既不科學,也不利社會尋找共識。因此,房協應及早研究設立可加可減機制,不僅機制應與公屋有所分別,而且在房協甲類及乙類房屋的調整機制都要有所不同,藉此反映各類房屋居民租金的實際情況。

房協過去能夠做到收支平衡,主要是有出售夾屋的收入,抵消營運房屋的開支。由於房協已經停售夾屋,失去了主要的收入來源,單靠加租也難以達到收支平衡。為此,房協應積極開拓收入,例如可積極參與當局的新居屋計劃。房協過去建樓及營運質素都有一定保證,而且房協建屋規模不大,在為夾心階層提供多一個上車渠道的同時,也不怕對樓市造成過大衝擊,房協又可從中賺取收入以減輕營運壓力,是一個多贏方案,值得當局研究。

相關新聞
房協應設立租金可加可減機制
貨幣政策放鬆 利港股抵消歐債影響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