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透過加強知識產權的管理及市場推廣,中大取得近2.5億元收入,成為6所院校中的大贏家。資料圖片
——申148項專利賺1,400萬 年報揭6高校袋7.6億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為讓各大學的知識能為社會所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由2009年開始,每年撥出5,000萬元推動各院校有關「知識轉移」的工作。據近日公布的2010/2011年度八大「知識轉移」年報中,6所有披露知識轉移工作收益的院校,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理工大學、浸會大學、城市大學及教育學院,共錄得逾7.6億元收入,收穫豐碩。其中,中大取得近2.5億元收入,成為6所院校中的大贏家。
6所院校的知識轉移工作涵蓋數個範疇,包括大型合作研究、註冊及授權專利、統籌顧問項目及成立附屬公司等,其中教院的知識轉移工作略為不同,除了同樣有研究和顧問項目外,其知識轉移工作主要還有舉行會議、工作坊及持續專業培訓等。
中大:顧問項目 收入逾億元
比較6所院校的知識轉移年報,其中中大表現尤為突出,過去一年該校共申請148項專利,主要來自生物醫藥、健康護理及生命科學等範疇,涉及知識產權的收入高達1,870萬元,扣除400萬元相關開支後,仍有近1,400多萬元盈利,為各院校中最多,一反往年虧損之勢。至於顧問項目方面,更為中大帶來逾1億元的收入。
總結去年知識轉移的各項工作,中大共取得近2.5億元的收入。中大於年報解釋,今年成績卓越,主要因為校方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及管理,以及積極於市場推廣和尋找合作。
科大1.7億 理大1.5億
緊接中大之後的科大,在2010/11年度知識轉移工作方面也獲得近1.7億元的收入,該校在研究方面的收益不俗,涉及1.4億元的收入。不過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收入,則只有240萬元,相比410萬元的相關支出,變相「倒蝕」170萬元。除了科大以外,城大在知識產權也「入不敷支」,扣除收入仍欠5萬元。科大發言人指,專利授權的部分收入將於本財政年度或以後才入賬,所以不太合適將同一年份收入與開支作直接比較。
除了知識產權外,一些大型研究及顧問項目也為院校帶來可觀收入。例如國家級及國際性的航天項目、大型基建安全監察等項目,就總共為理大帶來近1.5億元的收入。
城大附屬公司虧損28萬
在8大院校中,只有中大、浸大及城大列出附屬公司收益,中大的附屬公司為其大賺930萬元,浸大也小賺了7萬元,城大則虧損28萬元。城大發言人回應指,城大的附屬公司旨在支持大學向業界推廣、發展及轉移科研成果,部分公司錄得盈利,部分則有所虧損,但校方認為科技轉移是長遠的投資,校方將一如既往繼續監察附屬公司的運作。
教資會表示,整體而言,各院校已做出驕人成績,不但提升內部知識轉移文化,還大幅增加知識轉移量。教資會認為上述的指定撥款,可為院校提供一股新的原動力,啟發更多學者積極從事知識轉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