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月29日,在糯米灘水力發電廠,消防員將袋裝聚合氯化鋁投入水池並引入江中稀釋污染水體。 法新社
廣西柳州市應急指揮部昨日通報,通過不斷投放中和物料稀釋污染濃度,龍江河鎘污染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鎘濃度峰值已由超標80倍降至超標8倍,下游柳州市第一道防線的糯米灘電站水質已經達標。不過,有專家指出,龍江鎘污染消除方法實際上有百害而無一利,不僅無法清除鎘毒,甚至還會破壞水性及水生態。 ■香港文匯報 記者 鄭海龍、肖郎平 廣西報道
張曉健,中國自己培養的首名環境工程博士,現為清華大學環境系教授。張曉健介紹,該次處置事件中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弱鹼性化學沉澱應急除鎘技術」,就是往江水裡投放燒鹼或石灰,以及聚合氯化鋁。
投放燒鹼石灰 形成化學沉澱物
張曉健表示,投放燒鹼或石灰提高受污染江水中的PH值,使水呈弱鹼性,此時鎘離子將以碳酸鎘、氫氧化鎘細小顆粒沉澱;而聚合氯化鋁則能把這些細小顆粒混凝在一起,形成不溶於水的大顆粒沉澱。「聚合氯化鋁是自來水廠常用的藥劑,加藥量也與自來水廠的加藥量非常相近。而沉到河床裡的碳酸鎘、氫氧化鎘顆粒還會慢慢地釋放,但由於釋放速度很慢,在水體流動的情況下,不會出現超標,因此沒有明顯的環境影響。」
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虢清偉表示,「我們參與處理的時候污染峰值在40倍左右,經過多級電站投藥削減鎘濃度,即使每級達到30%的除鎘效果,再通過下游引龍江水稀釋,也能夠確保柳州飲用水安全。」虢清偉說,現在每個投藥點都能起到40%至60%的除鎘效果,效果遠超預期。
4日,隨著號稱柳州最後一道防線的糯米灘水電站停止投放藥劑,半個月前轟動世界的龍江水污染事件似乎已告一段落。龍江沿岸受到污染波及的城市相繼宣佈,經過投放藥劑,龍江及柳江的飲水已達飲用標準。
沉澱物不穩定 除鎘效果難確定
但該種說法遭到國際知名的膜分離技術專家,1985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藍偉光博士的反駁。藍偉光稱,污染峰值的變化應該與投放聚合氯化鋁無關,是水量增大,稀釋了龍江鎘污染的濃度。
藍偉光並稱,「弱鹼性化學沉澱應急除鎘技術」必須控制水質PH值不能呈酸性。而龍江因存在很多尾礦冶金廢水,導致水質PH值不穩定。因此其除鎘的效果尚難以確定。目前的絮凝沉降除鎘只是在緊急狀況下無奈採用的權宜之計。在水廠內採用類似的方法控制淨化後,含金屬的絮狀沉澱物需要清除掉,而在江水中,該工作難以進行。特別注意的是絮狀沉澱物極不穩定,當水質條件發生變化,沉澱形態下的鎘極易被釋放出來影響水質,危害公眾的健康。而與此同時投放的聚合氯化鋁會對水體的金屬元素進行無差別吸附,水體中的鐵、鎂、鋅、鈣等元素都會被「誤傷」。如此一來會破壞水質平衡,甚至水裡生態。而無論是水生生物如魚蝦貝蟹,還是用江河水灌溉的農作物都有富集濃縮重金屬的能力,因此後續的食物鏈效應與生態影響亟需引起當地政府部門的關切與注意。
藍偉光認為,廣西的鎘治理目前最為急迫的是要從源頭切斷任何礦業冶金廢水的排放。並建議採用國外如德國、新加坡等地自來水廠已廣泛採用的膜技術用於廣西龍江柳江沿河兩岸自來水廠的升級改造,以便去除微污染,確保民眾的飲用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