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昨日是聶耳誕辰一百周年的紀念日。網上圖片
昨日,2月14日,是聶耳誕辰一百周年的紀念日。聶耳作曲、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早在成為國歌之前,就已作為最著名的抗戰歌曲響徹大江南北,是當之無愧的最「紅」的歌。
出生於1912年2月14日的聶耳,23歲英年早逝,正是他的才華開始放射出奪目光輝的年華。就在遇難前不久,他完成了最後一首作品《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這一不朽絕唱,讓他的藝術生命獲得了永生。
1949年9月28日的《人民日報》發佈了「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的消息,從此這首歌響徹新中國。當年11月15日《人民日報》以「新華社答讀者問」的方式回答為什麼採用這首歌為國歌時,用了個簡潔的說法:「《義勇軍進行曲》是十餘年來在中國廣大人民的鬥爭中最流行的歌曲」。
成為國歌前,聶耳的這最後一首作品就已是中國最流行的歌曲了嗎?讓我們翻開塵封的史冊,尋找當年的記錄。
詞曲扎根國人心
到了全面抗戰的第三個年頭,1939年,國際著名記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在當年寫成的《人民之戰》一書裡以這樣的言辭形容這首抗日歌曲的流行程度:
「東北人民為擺脫日本的枷鎖而英勇鬥爭,在他們那勇敢精神鼓舞下,產生了這首激動人心的歌曲,使舉國奮起,眾志成城……《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歷史,就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浪潮不斷高漲的歷史。這首歌的曲和詞深深扎根於中國人民之中。從前線到大城市,從城市到最遙遠的鄉村,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這首歌,都會唱。」
抗日流行歌標杆
同樣是在1939年,著名音樂家李抱忱先生應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之約,主持編輯了英文版的《中國抗戰歌曲集》。他於次年寫了《編輯英文版中國抗戰歌曲集的經過》一文,發表於桂林版《新音樂》1940年4月1卷4期。文中指出了編此歌集的目的是「使外人知道我們廣大的民眾都在唱些什麼歌」,「選擇的條件主要有兩個:第一必須流行,第二必須優良」。那麼,這本歌集選出的「廣大的民眾都在唱」的許多首歌裡面,是否註明了哪首最流行呢?答案正是《義勇軍進行曲》。歌集的註解是這樣寫的:「此歌原用作電影片《風雲兒女》的主題歌。這激動人心的『痛苦和憤怒的吶喊』像大火席捲全國,現在仍然是中國最流行的抗戰歌曲。」
《義勇軍進行曲》甚至還成為別的抗戰歌曲流行程度的標杆,歌曲《犧牲已到最後關頭》的註解這樣寫道:「此歌的普及程度可能僅次於《義勇軍進行曲》」—如果套用時下的網絡語句,這句話的意思是《義勇軍進行曲》在當時已是最普及的歌曲,是「沒有之一」的。(二之一) ■來源:《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