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記者們採訪的著重點各有不同。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兩會報道組 劉坤領)自3月3日全國政協會議開幕以來,數千記者每天奔波在兩會各會場,第一時間把中國最新的聲音傳遞給世界各地。記者觀察發現,同樣一場發佈會或者開放活動,不同的媒體以不同的角度,寫出不一樣的文章,可謂「蘿蔔鹹菜各有所愛」。
按官方分類,記者們分為內地記者、港澳台記者、外國記者。不同的記者佩戴不用顏色的證件。按照媒體性質來分,可分為電視類、網絡類、綜合性日報類、專業財經日報、財經雜誌等等。所在媒體的受眾決定著每一個記者報道角度。
在與同行閒聊間發現,政府官員同樣一番講話,不同媒體的理解多有不同,十分有趣。比如衛生部長陳竺話醫改,黨報多選取醫改投入多成績大的角度,而財經類記者多寫醫改資金如何落實,港澳台媒體則側重報道政府注重民生的轉變。
記者輾轉採訪「兩會」小組討論,一位地方黨報的女記者無奈的說,只能緊盯本省新聞,許多具有新聞價值的好文章做不了,很是遺憾。同樣會場,一位北京資深財經雜誌編輯則十分興奮,「2012可以說是中國的改革年,我準備做幾篇經濟轉型、央企改革的文章,我也十分關注吳英案,一個小姑娘揭開了中國民間融資的面紗,這是一個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