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民族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消逝的文字 失傳的文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國雲南省麗江玉龍區少數民族村的東巴象形文字。 資料圖片

在56個民族聚居的中國,有53個少數民族使用80多種自己民族的語言,還有20多個曾經創製了自己獨特的文字。比如,因宗教而生、被稱作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活化石」的東巴文字,平地瑤族的女人們發明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男人無法認讀、專供女性交流的女性文字—女書;水族先祖陸鐸公創造的傳男不傳女的象形文字—水書。這些獨特的文字瑰寶,如今卻面臨著,也許在某個清晨就可能煙消雲散和蕩然無存的命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軼瑋

2006年9月20日,女書最後一位自然傳人楊煥誼去世,使女書的生存狀況令人擔憂;而目前能夠熟練閱讀東巴文字的東巴人已剩下不到10人,且大多是八九十歲的老人,所以有人說:一位東巴老人的逝世,無異於埋葬了一座博物館。

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回族、滿族使用漢語,很自然地以漢字作為自己的文字;其餘53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其中29個民族有與自己的語言相一致的文字,由於有的民族使用一種以上的文字,如傣語使用4種文字,景頗族使用2種文字,所以這29個民族共使用54種文字。而另外那些沒有與自己語言相一致文字的少數民族,則大多選擇漢字作為自己的文字。

雖然中國早在90年代中期就開發了基於Windows平台的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柯爾克孜文、彝文、傣文等民族文字的電子出版系統,讓中國現存的少數民族文字能在Windows系統上運行,其中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網民還可以用本民族的文字上網聊天,但在Windows上運行的少數民族文字軟件往往存在低水平、重複開發、互不兼容的問題。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國少數民族包括突厥文、回鶻文、察合台文、于闐文、焉耆—龜茲文、粟特文、八思巴字、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東巴圖畫文字、沙巴圖畫文字、東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文、滿文等在內的17種文字很早就宣告停止使用。

這些文字的消失必然造成相關文化的失傳。有語言學家估計,全球6700多種語言,在21世紀會消失90%,有的估計會消失80%,較保守的估計也要消失70%。也就是說,21世紀將會有4700種語言消失。大量弱勢語言的消失必然造成語言的單一化,從而導致文化的單一化,甚至導致人類思維模式的單一化。

對於被宣告停用的17種文字,中國官方對其留下的文獻古籍進行積極的保護。而對於17種文字相關文化的傳承,卻仍停留在民間和學者的自發狀態,搶救瀕危民族古文字迫在眉睫。

不僅是文字,口口相傳的少數民族語言的傳承也面臨斷裂。中國有80多種少數民族語言,分屬漢藏、阿爾泰、南島、南亞、印歐5個語系,此外還有若干種混合語。不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地區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以及網絡等便捷媒體的普及,使得一些封閉、半封閉狀態的地區、族群迅速開放,官方語言或通用語言傳播力度隨之加強。這使得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溝通越來越簡單,但同時也使一些使用人口少、使用範圍小的弱勢語言的功能不斷減弱,以至瀕臨消亡。」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宏開說。

語言是人類描述世界的一個重要工具,也是文化現象的表徵工具,從某種意義上說,語言就是人本身。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這種看似不可逆轉的弱勢語言瀕危化將造成嚴重的後果。在中國,保護少數民族語言工作近些年受到多方關注。少數民族語言使用情況調查的開展,對各民族語言的使用狀況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為保護少數民族語言奠定了資料基礎。文化部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專門機構,國家民委承擔了瀕危語言資料的記錄和搶救工作。

相關新聞
民族創刊號 (2012-03-31) (圖)
消逝的文字 失傳的文化 (2012-03-31) (圖)
「畫佛者」的村落 (2012-03-31) (圖)
吾屯下寺的僧人繪製唐卡 (2012-03-31) (圖)
唐卡《白度母》 (2012-03-31) (圖)
通識:少數民族「非遺」 (2012-03-3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民族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