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旺報》黃清龍社長。
近身觀察台灣,文字是最好的橋樑。
台灣的媒體,那樣有心,早已敏銳地發現文字承載的力量。2010年,《旺報》便開出「兩岸徵文」版,與大陸多家媒體共同發起徵文活動,以連接兩岸對彼此的認知紐帶為主旨,既有「大陸人看台灣」,也有「台灣人看大陸」,文體文風全無限制,側重點正是民間的個人視角,透過他們第一身感知的「對岸」,去書寫兩岸的社會、經濟與文化。由此誕生的文字,大都既有情又有實,既有所見所聞又有想像空間。在讀者大量的來稿中,已體現出台灣與大陸在民間情感上,正日趨親近,對彼此的價值也日益認同。
因而,木遙寫《台灣!台灣》,孫葦萍寫《轎夫老曹的寶島之旅》,一樣心緒兩樣情。兩篇作品也分別在《旺報》日前舉辦的第二屆兩岸徵文比賽中,獲得「看對岸」之首獎。遊覽一處風光可以走馬觀花,但深入認知一個社會則需要悉心的觀察及包容,捕捉當下眼見的人情市井,再將之由經歷昇華為理解。
頒獎典禮上,《旺報》社長黃清龍一席話,讓人感同身受。「縮短兩岸距離,最重要的是從心出發,培養共同的歷史記憶。」這亦是溫家寶總理口中那「幾千年的文化恩澤」。情感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獲獎作品中有這樣的描述:「既是異地,又是故鄉,既面熟,又面生。」事實上,台北的城市街道,就像是大陸北方繁華城市的一面鏡子,遠比香港的粵式風土更貼近內地文化。五星紅旗與青天白日旗之下,人們血脈裡流淌著華夏之血,口中講著國語,彼此都為對方的似曾相識而感動,有所共鳴。
台灣帶給大陸遊客的最大衝擊,便是生活的美好可以如此簡單。不同於北京、上海的幅員遼闊,台灣人深深地以這片土地而感到驕傲。常言道這是一個寶島,其真正寶貴的到底是甚麼?透過徵文中以大陸視點展開的描述,那些美好才被梳理得更為清晰——是台灣人的有禮自信、是街頭巷尾的那份平凡感動。「平凡如我」,一樣可以體味、珍藏起這片土地的滋養。而這視點本身的「被看到」、被述說、被交流,也是文字所能發揮的獨特魅力。
台灣媒體人著力推動文藝活動,讓台灣看到大陸,也讓大陸看到台灣,不只用眼去看,更用筆、用心、用思考記載下人們在這個時代中不可多得的個人感受。大陸遊客以及每個愛台灣的人,都能從那些感受中看到自己眼中的寶島,並再度體味台灣人包容、耐心、理性的待客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