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穎琪)「你們可以在我身上劃錯幾十刀,但希望你們別在病人身上錯劃一刀」。這是一名遺體捐贈者生前對學生的囑咐。對醫科生而言,「人體解剖」是醫學訓練課程中,最能深入認識及了解人體結構的重要環節,中文大學醫學院期望,學生所學的不單是解剖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生命的尊重。
捐贈者奉獻身軀,盼醫科生行醫前,好好訓練那雙為病人動手術的手。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陳新安指出,人體很多器官和血管不但外形相似,且位置相近,例如肝膽胰手術,須分辨清楚膽管和膽動脈,只有實際見過有關器官才知曉。
親手動刀體驗 儀器難替代
他強調,雖然電腦模擬影像有助教學,但絕不可以取代學生體驗親手動刀做手術,「在人體上動刀的感覺是獨一無二的學習體驗,再先進的儀器或科技也不可能替代」。
醫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固然重要,但陳新安認為培養醫科生對生命的尊重亦同樣重要,遺體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知道這是一個生命,而不只是用來訓練的機器,「這可培養醫科生對待生命的態度,對他們日後行醫十分重要」。
所以,中大以「無言老師」尊稱遺體捐贈者,而且解剖課開始前會舉行一個莊嚴的靜默追思儀式,以感謝捐贈者的無私奉獻。於學年完結,學生會在心意卡上寫下對「無言老師」的謝意,再由職員將心意卡放入棺木或轉交予捐贈者家人作為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