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美國大學工作多年的朋友問我為甚麼香港各大學的運動球隊不能像美國一樣吸引到大批觀眾入場觀賞比賽,同時電視台的體育頻道又願意花錢買入播映權。這個問題一定不會出自長期居住香港的人士口中,因為他們知道香港的體育文化有多薄弱,同時亦知道讀書讀得好,可以賺大錢,對生活有保障。
體育運動在美國是一門大生意,因為它是美國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如果你沒有觀看昨天的一場NBA、美式足球或棒球,第二天碰上朋友,便跟不上他們談論的話題。美國人從小便喜愛運動,因為他們的父母都喜愛。在周末,孩子們都在父母的接送和支持下參加不同運動項目的青少年聯賽(the little league)。這些青少年不一定有體育天分,但他們同樣在這個參與過程中學懂團隊合作、服從裁判、自我奮鬥、勇敢面對挑戰和尊重競賽對手等精神和態度。
對一些體育天分高的青少年,他們一到高中,已經被著重體育運動的大學招攬。當然,獲得垂青的高中畢業生,可以得到一筆足夠繳交學費、住宿和生活開支的獎學金。換言之,他們入讀該大學後,可說是不必擔心讀書和生活的開支。條件是他們要加入校隊接受訓練和代表大學出賽。
近年香港某些大學亦施以銀彈政策來吸引運動尖子入讀,並且代表該些大學出賽。但最大分別是香港的大學校隊,都是業餘性質,每星期只訓練1至2次,甚少有3次或以上的訓練。而美國大學的校隊,尤其是那些主流和擁有大量觀眾和電視轉播的項目,基本上是專業訓練,一周5至6次,而且比賽頻密,跟香港的大有分別。因此,如果要靠本港的大學隊來培養精英運動員,在現今這種訓練模式和配套,根本沒有可能成功。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主任鍾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