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欄近日提出「西九龍文化區」最初沒有「戲曲中心」的項目,是在業界積極爭取後才加進去的。我剛巧保留了一份和這段歷史有關的文件,可讓關心本地粵劇發展的人參考。
話說二零零四年,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曾蔭權宣布「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整體規劃,但政府發出的「發展建議邀請書」內的核心文化藝術設施中,沒有一樣是專為戲曲界而設的,亦沒有顧及戲曲界的需要。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轄下的戲曲組,特別於翌年四月十八日就「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舉行了一次內部諮詢會議,會內決議成立「戲曲界關注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計劃工作小組」(簡稱「戲曲界關注西九小組」),並發信邀請戲曲工作者加入,藉此團結和集合本地粵劇、曲藝、京劇、崑劇、越劇、潮劇和戲曲刊物等不同人士的力量,把握諮詢期的機會,主動向政府表達我們的需要和期望。當時擔任執行委員有張秉權、梁沛錦、陳笑風、新劍郎和我。
「戲曲界關注西九小組」於五月二十四日舉行一次會議,集中討論戲曲藝術在「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發展,會後更草擬了一份題為《對「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的意見》的函件,由七十五位戲曲界人士聯署,呈遞給政府參考。該份函件有關戲曲專用場地和設施的建議如下:「政府規定核心文藝設施必須包括設立3個分別為2,000、800及400座位的劇院,但並不是戲曲專用的場地。面對著缺乏合適的戲曲專用的演出和排練場地,我們認為,所有核心文藝設施的設計均應可符合戲曲演出的要求,政府亦應考慮不同戲曲劇種的需要,設立:(1)一個1,200座位的劇院,供大型的戲曲演出,最符合經濟效益;(2)一個300-500座位的劇院,供小型戲曲演出活動;及(3)一個100-400座位的小劇院,供木偶、皮影等民間藝術演出,以拉近演出者與觀眾的距離,引發互動的效果。戲曲對表演場地有專門特定要求,例如掛幕佈景、較高較闊的舞台、寬敞的後台、可容納上百人的化妝間、專門的燈光音響要求等,而目前香港仍未有一個完全符合這些要求的劇院。我們認為,場地的設計應配合先進的器材,以滿足戲曲演出的實際需要,發展商可參考舊利舞台戲院的設計,及香港八和會館提交予政府的建議書內所提及的舞台裝置和設備。」
西九計劃一波三折,今天的主事者知否有這份文件存在也成疑;所以特別在西九管理局徵求戲曲中心設計的此時此刻披露文件有關場地和設施的建議的部分,好向當天有份聯簽的人作一個交代。 ■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