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鄭月娥加入政府逾30年,對自己的工作表現「大致滿意」,唯一「缺失」是少了個人空間。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從清拆中環皇后碼頭,至僭建風波,再到最近的政府山保育計劃,一個個政治「炸彈」衝著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而來。她依舊一臉從容,見招拆招,為官者有原則,不屈服於小撮民意壓力下,而又能力保高民望,這一切絕非僥倖,全因她有一套「拆彈的撒手锏」—走入群眾,及早與民共議,避免政府公信力受損。回首過去5年任期,她無悔無憾,自信已超額完成,無愧於全港700萬市民。■香港文匯報記者 廖穎琪
林鄭月娥於2007年由公務員轉任問責局長,執掌的政策往往離不開一個「拆」字,但其民望並未因此而「插水」,反而屢創新高,「硬淨」、「好打得」的形象深入民心。不過,她坦言「從無幻想過自己民望高企」,外界卻對她能遇彈拆彈的「佳績」嘖嘖稱奇,秘訣原來是「走入群眾」四字真言。
她表示,為官之道是在制定政策初期與民共議,掌握和貼近多數民意,「到達議會層面前,需要修訂就修訂」,如政策制訂後期才發現與民意落差大,不但修訂較難,亦會影響政府的形象,「每每政策出台後才大幅修訂,公信力便會江河日下」。她以「砌積木」比喻推動政策,先決條件包括計劃、資源、民意基礎、先例等,「有積木才可砌成完整的政策」,再配合適當時機出台。
以人為本 協商解爭議
發展基建難免「收地拆屋」,令社會爭議不斷,例如興建蓮塘/香園圍口岸須拆毀紮根邊境禁區多年的竹園村,林鄭月娥不希望菜園村事件重演,「爭議對雙方都不好,希望以平和氣氛解決爭議」,故由2008年落實計劃初期,已多次偕議員入村視察,與村民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不光是商討賠償金額,發展局更提供「平房方案」,讓村民重建家園,平房高度限制由17呎放寬至19呎(約5.8米),正正回應村民在屋頂懸掛吊扇的訴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方針。前期工作下了工夫,故發展局於4月向立法會提交賠償方案時,獲得村民廣泛支持。
局長任內最長假期僅10天
加入政府逾30年,林鄭月娥曾調任不同範疇的政府部門,擔當不同工作崗位,在每個崗位都全情投入。對現任的發展局局長一職,她表示:「已超額完成!」她形容,自己任內並無憾事,唯一的「缺失」是少了個人空間,工作日以繼夜,甚至周末也要處理公務,最長的假期僅10天,「我對市民有所交代。」
對工作熱忱,令林鄭月娥被指對下屬要求太高導致「人緣差」。她承認,自己對工作投入,但不會要求同事一樣投入,不過偶然因她工作至不分晝夜,半夜向下屬發電郵交代工作惹來微言,「其實沒有要求他們即時回覆,但既然同事不想,便待工作時間才發電郵。」
護核心價值 助上司判斷
政府高官不但要面對特首,但真正的「老闆」卻是市民大眾,加上社會不斷進步,市民對政府有要求確實無可厚非。她慨嘆「做官越來越難,社會很多猜忌,推動政策需要很大量的解讀,平衡多方利益,外在環境很惡劣」。她雖然自認是忠心的人,但忠心不等於唯唯諾諾,她要扮演一面鏡子,以維護香港核心價值的尺,幫助上司判斷是非對錯。
如此忠心而絕不愚忠、著重民意而絕不違背核心價值的港版「鐵娘子」,會否繼續服務港人?林鄭月娥依舊是笑笑「賣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