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曹文煉昨日表示,當前是實行第三次國民經濟債務調整的最有利時機,建議財政與央行配合發行外匯票據,由中央財政發行2萬億特別國債,購買央行3000億美元外匯票據,資金用於保障房建設、水利建設、鐵路建設等重點工程,以化解當前經濟困局。
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金司副司長的曹文煉,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經濟每月談論壇上稱,上述方案可以通過分流立即減少部分外匯儲備,但是卻不減少國家控制的外匯資產,同時有利於貫徹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化解宏觀調控面臨的鬆緊兩難。他解釋,2萬億元特別國債中,6,300億元為中央財政特種債券,另外1.37萬億是代理地方政府發行的特種債券,分別從央行購買等值外匯票據,央行外匯儲備帳戶相應減少3,000億美元。
中國曾經發行過兩次特別國債,第一次是1998年8月向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發行了2,700億元長期特別國債,集資金全部用於補充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第二次是2007年批准發行1.55萬億元特別國債,用於購買約2000億美元外匯,作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資本金。
有能力發外匯票據及特別國債
「當前是實行第三次國民經濟債務調整的最有利時機,發行外匯票據和特別國債有充足的外匯儲備支持,加之現在通脹趨勢緩解,而堅持房地產調控不放鬆,地方政府投資又需要錢,投融資平台需要債務重組,都需要錢。」曹文煉稱。
曹文煉認為,通過發行財政特種債券,將部分外匯儲備轉化為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資產,是從央行負債轉為財政或企業負債,既不會增加央行的貨幣投放從而加大通脹壓力,也不會提高居民負債率。「雖然財政名義負債率有所提高,但這部分債務有外匯資產對應,財政實際債務負擔沒有增加。」
方案有助限制國有經濟擴張
他認為,如果這個方案可行,將來可禁止投融資平台、政府融資平台向商業銀行貸款,而是都靠政府債券和外匯票據來融資,這樣將限制國有經濟的擴張,有利於銀行轉向通過利率市場化和開拓金融創新產品等來為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服務,為下一步金融改革、財稅改革奠定好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