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公私營醫療失衡是新一屆特區政府面對的挑戰之一。盛傳可能獲邀擔任新一屆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的骨科醫生高永文昨日在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表示,公私營醫療合作值得考慮繼續推行,並應擴闊涵蓋面及增加資助,包括考慮加強運用非全職的私家醫護人員,又強調「零雙非」政策有其必要性,希望新一屆可以合情、合理、合法地落實。
高永文昨日在港台訪問中說,香港社會各界目前對推行的公私營醫療合作的意見均屬正面,故新一屆政府應該考慮是否繼續推行,如外判手術等,又形容這是「三贏方案」,一是病人透過付多一些手術費,可以在私家醫院更早獲得醫療服務,二是私家醫生可獲得一些津貼,三亦可減輕公立醫院的壓力。
醫管局調整 合理期望
就特區政府推出兩塊土地招標建私立醫院,他認為,新一屆政府不但要考慮招標反應,也要視乎人手培訓是否跟得上;雖然私家醫院的使用量已飽和,但不表示私家醫生或其他醫護人員都飽和,又強調公立醫院目前已經有用非全職的醫護人員協助工作,新屆政府應研究加強這一方面,令現在的醫護人手的使用率更好。
被問及候任特首梁振英提出醫院管理局需要「驗身」時,高永文指,許多市民都不希望目前公私醫療「雙軌制度」有太大的變化,惟醫管局已成立了20年,「是否需要調整,當中(市民)是否有一些合理期望」,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醫療體系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高永文又評論到現任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早前指市民不應對新政府有太高的期望,指自己同意這個看法,坦言政府每項政策都包括了不同的持份者,他們之間「肯定有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