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01年1月7日,董建華(左一)與參加「牽手同心」籌款活動的市民握手交談。
回歸15年,常聽「人心未回歸」,董建華表示,「今天人心的回歸相比初期好了很多」,香港人對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及各方面取得的進步都親身見證,亦感自豪。他說:「就算是外國朋友也常說,中國的人權法治民主等各方面都有進步,但國家改革開放只得30年,還有長路要走下去,我有信心國家會做得好。」由此談到對國民教育的推動,他點頭贊同,希望透過國民教育增進香港人對國情的認識,增進對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歷史的體會、把握:「回歸畢竟不止是政權的交接,還要看心的回歸。」
隨著內地與香港接觸日多、關係更密、往來更頻,內地民眾與香港市民出現一些文化衝突及生活習慣的磨擦。董建華笑說,不擔心所謂「文化衝突」,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經歷,不同文化背景,因生活習慣差異而帶來的矛盾總是會發生的,認為各方應以包容和客觀態度看待各種文化衝突:「做人可能每一天都在經歷不同做事手法及文化的衝擊,這可令我們的成長過程變得更加完整。這不是了不得的事情,卻要重視,不能讓問題惡化,需互相包容,彼此尊重,也希望有關的報道不要太誇張了!」
經歷滬港英美 不能強求別人
他更以過來人身份分享如何面對不同文化歷史背景的分歧。他說,自己10歲隨家人來港,不懂廣東話,也不說普通話,只操一口上海話,因而被同學以「上海仔」取笑;17歲去英國讀書,「英文也不太會說」,同樣需要一個適應及學習過程;後來在美國生活,又是一次文化衝突:「畢竟內地城市與香港生活模式及環境等各方面都不太相同,也不能強求一樣,出現一些交往交流上的問題是很正常的,根本毋須大驚小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