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片北上有「錢」途 曾志偉:港電影圈幾變「空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6-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回歸多年來,內地與香港舉行不少電影合作座談會。圖為2007年吳思遠、童剛和韓三平出席會議。 資料圖片

——CEPA成潤滑劑吸港專才 大導演紛內地開工作室

 「香港電影圈幾乎空了,現時在香港拍戲,經常找不到人,有時甚至要聘請內地工作人員」。知名演員、香港演藝人協會主席曾志偉接受採訪時說,此前為朋友影片發布會邀請嘉賓,撥了十多個電話,都接到內地去了。曾志偉一番話正好道出香港電影圈北望神州現況,香港回歸15年,港產片經歷鼎盛到低迷的轉折;加上近5年內地經濟發展迅速,資金滾滾流向影視界,受香港影視界注目,內地遂成為香港電影界發展新領地。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望賢

 200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主題是「薪火傳承,承先啟後,北望神州」,「薪火傳承,承先啟後」大概意味著香港電影有轉變革新的機遇,「北望神州」正道出轉型的方向。

興盛變低迷 北上挽狂瀾

 上世紀90年代是港產片由興盛到低迷的分水嶺,業界曾嘗試「北望神州」力挽狂瀾。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港產片正值巔峰時期,在東南亞及台灣盛極一時,被譽為「東方的好萊塢」。當時香港電影具備成熟工業體系,動作、喜劇、警匪等類型引領風潮,孕育眾多電影專才,在內地風靡一時。但進入上世紀90年代,香港影視業開始走下坡,電影從業人員從上世紀80年代2萬餘人,下降至2003年5,000人以下。到回歸初期,香港電影界人士曾嘗試向內地靠攏,當時合作大致集中在內地提供外景、群眾演員等資源支持,電影台前幕後工作人員仍以香港電影人為主。

「合拍片」大熱 佔產量一半

 CEPA協議成為香港電影進入內地的潤滑劑,港產片近5年可說真正踏進了內地市場。2003年,CEPA協議成功加入電影領域條款,造就香港電影以合拍片形式進入內地,不受進口影片配額限制。背靠祖國內地、打入內地市場,成為港產片嘗試轉型的突破口。CEPA協議簽訂後,《英雄》、《無間道3》、《葉問》、《十月圍城》、《畫皮》等一批口碑票房俱佳的合拍大片問世,帶動內地和香港電影市場復甦。有數據顯示,「合拍片」佔每年香港電影總產出五成以上,可見港產片與內地關係密切。

兩地皆上映 票房內地多

 有分析注意到兩地票房多寡與電影人投放資源輕重的關係,指出內地才是香港電影人心之所向。研究港產片的資深影評人魏君子認為,由2007年底《投名狀》上映開始,香港電影人已逐步忽略香港電影市場,把精力全部投放內地市場。導演陳可辛斥資4,000萬美元打造大片在香港上映,也是採用普通話版本。最終《投名狀》內地票房突破兩億,香港票房剛過兩千萬。內地最近上映《醉後一夜》、《37》及《熱愛島》,在香港本土檔期未定。而此前的合拍片如《無間道3》,在內地收入3,700萬元;在香港收入3,022萬元。據統計指,2010年內地電影票房成績突破100億元,香港導演作品成為內地票房重要組成部分,票房前10名中,5部作品由香港導演執導,導演徐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接近3億元。以上可見影片同在兩地上映,但票房一般以內地較多,反映香港電影人已把重心逐漸轉移至內地市場。

故事觸覺已延伸至內地

 除了從票房等因素外,電影情節也可得見香港電影圈「北望神州」現況。《桃姐》敘述劉德華、徐克和洪金寶飾演的3位香港電影人,為求內地老闆投資不惜設下「苦肉計」。至於《志明與春嬌》續集《春嬌與志明》,敘述一對香港戀人雙雙北上遇到新戀情,一向港味十足的香港導演彭浩翔把故事觸覺延伸至內地,正是當前香港影視界最新動向。以上電影情節或許經過藝術加工,但港片向內地靠攏現況確實與影片所述相去不遠,加上內地「錢」途無限,對大批香港電影專才極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眾多香港電影人在內地設立工作室,可見北上已成港片大勢所趨。2009年2月,陳可辛率先在北京成立工作室,此後一眾香港中生代電影人把工作重心轉向內地。而一向本港風味甚濃的杜琪峰、彭浩翔等導演,也經已成立內地工作室。彭浩翔坦言,《春嬌與志明》源於自己去年搬家到北京的生活感受。他指無論是生活或工作,北上已成潮流,也是香港電影轉型大趨勢。

相關新聞
習近平晤兩特首 中央全力支持梁振英 (圖)
回歸15載成就展京開幕 觀眾祝願香江更美好 (圖)
劉延東勉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展期13天 免費開放
查史美倫掌金發局籌備小組 (圖)
董建華:梁能領港應對挑戰 (圖)
53%港人開心迎回歸15周年 (圖)
讚梁落區親民 吳康民信勝任 (圖)
航天科技 (圖)
「見證.香港回歸15年」系列專題 訪談篇 (圖)
鄭家純:癱瘓施政損港利益 (圖)
貴在自強:中央持續挺港 香江更應爭氣
在商言商:被指地產霸權 純官大呼冤枉 (圖)
有危有機:歐債影響有限 內銷市場樂觀 (圖)
「見證.香港回歸15年」系列專題 電影篇 (圖)
港片北上有「錢」途 曾志偉:港電影圈幾變「空城」 (圖)
互惠互利:合拍片助內地電影多元化 (圖)
時移勢易:眾星北望神州 喜酬高壓力低 (圖)
為稻粱謀:港人工停滯 內地薪酬反超 (圖)
求才若渴:亞視盼藉文博會推與內地合作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